按理來說,李傕帶著人往黃河邊上跑,公孫瓚應該高興才是。
因為只要到了黃河邊上,李傕就天然少了一條退路,到時候他和麴義就可以更加輕鬆的把李傕圍殲。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公孫瓚心裡卻總感覺有些不對勁。
因為但凡是個正常的騎兵統帥,怎麼會帶著麾下的騎兵朝著黃河邊上跑呢?
難道說是因為對方的統帥不是本地人,所以不熟悉這邊的地形,走錯了方向?
可如果對方真的不熟悉這邊的地形,又是怎麼在這邊躲了這麼久沒被發現的呢?
總而言之,公孫瓚現在內心當中充滿了疑惑。
不過,疑惑歸疑惑,他總不可能因為這麼點疑惑就放棄了追擊。
他只是追擊的更加小心了一些,甚至連放箭騷擾都放棄了,只是率領著白馬義從在李傕後面吊著。
反正白馬義從的箭對對方也造不成什麼損傷,那就安心等麴義大軍到來就行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公孫瓚一直追著李傕來到了黃河邊。
與此同時,麴義麾下的先頭部隊也按照公孫瓚的指引沿著黃河抵達了前線,開始和公孫瓚一起築造防線,準備將李傕徹底圍死在黃河邊上。
而來到了黃河邊上的李傕在公孫瓚眼中也彷彿是在準備負隅頑抗一般,開始率領飛熊軍下馬修整。
見狀,公孫瓚心裡也是冷哼一聲。
他承認對面這支騎兵很強,白馬義從的遠端騎射根本無法對對方造成什麼有效的殺傷,但是隻要等到麴義麾下大軍合圍,你就算再強也要飲恨於此。
想到這裡,公孫瓚也是讓人盯死了李傕的飛熊軍,以防其意圖突圍之後,也是休息去了。
然而,公孫瓚怎麼都不可能想到,其實李傕就是在等麴義的大軍前來合圍。
接下來的幾日,麴義麾下的大軍也是陸續抵達。
可以說,這一次為了報之前的糧草被毀之仇,麴義和公孫瓚是下了血本了。
不僅公孫瓚親率白馬義從追蹤李傕,麴義更是率領三萬大軍從溫縣一路返回到了平皋,只是為了能確保將李傕圍剿於黃河邊上。
然而,在黃河岸邊,飛熊軍臨時搭建的簡易營地當中,看著周圍日益增加的軍隊,李傕卻是笑的比誰都要開心,甚至連飛熊軍計程車卒都沒有任何一個人露出慌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