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現在的心情說實話有些複雜。
他雖是宦官之後,但素有大志。
雖然背後沒有像汝南袁氏這般龐然大物的支援,但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他也是年少成名,五色棒之威也是讓許多人津津樂道。
後來太平道作亂,他亦是果斷響應了朝廷的號召,招募義軍,討伐黃巾亂黨,立下了赫赫功勞,最後也藉此晉身到了大將軍何進麾下做事,並且憑藉著自身的能力和袁紹一樣得到了何進的看重。
然而,好景不長,權傾朝野的大將軍竟然因為放不下那份親情,最終慘遭宦官毒手。
他尊重何進的選擇,但是卻無法理解何進的做法。
當時他就在心裡告訴自己,如果將來自己有一天和大將軍何進一樣身居高位,他絕對不會像何進這般為親情所絆。
不過,儘管不理解何進的做法,但是曹操依舊是遵守了何進的遺命。
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他和袁紹一個是宦官之後,一個是袁家妾生庶子。
何進能夠啟用他們,他們當然也要回報這一份信任。
可是,董卓進京卻攪亂了一切。
他本想著要與袁紹一起死守皇宮,為國盡忠,但是何太后卻讓他和袁紹持密詔出京,號召天下人討伐董卓,撥亂反正。
董卓勢大,他和袁紹只能領命。
他也是後來才知道,在那之後,不光是天子被董卓廢除,就連何太后也遭受了董卓的毒手。
好在,大漢還有呂奉先。
就在董卓張揚跋扈到了極點,整個大漢都因此而蒙上了一層陰影的時候,如今的這位大將軍,呂布呂奉先挺身而出,誅除董卓,撥亂反正,迎回舊帝,還了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當著一切的一切傳進回到陳留老家的曹操耳中時,正在老家招兵買馬準備討伐董卓的曹操直到現在也難以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是崇拜,還是羨慕,是神往,還是欽佩?
或許雜而有之。
但是曹操可以確定,呂布所做的這一切,全都是他心嚮往之的事情。
北擊胡人,打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西破羌人,使得羌人不敢進犯三輔,如今更是盡誅奸佞,蕩清寰宇,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做完了這一切的呂布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可以說是不下先賢。
又或者說,就算是先賢的功業,也沒有像呂布這般貼切,完全戳在了曹操最敏感的地方。
也正是因為如此,曹操才會在天下人口誅筆伐,甚至阻止聯軍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討伐呂布時,毅然決然的率領著麾下僅有的三千兵馬來投奔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