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93.進擊的李傕 (2 / 2)

他想讓自己的名字和飛熊軍一起名揚天下,所以他必須表現出自己和飛熊軍的價值來,從而吸引到呂布的注意,進而得到呂布的重用。

先前呂布派他來守孟津,在李傕看來這就是沒怎麼把他放在心上的表現。

畢竟,如果呂布重視飛熊軍這麼一支精銳的話,又怎麼會讓飛熊軍來守孟津這種無關緊要的地方?

所以,李傕覺得現在他和飛熊軍都急需做出一番功績來證明自己。

這一次進犯孟津的六萬聯軍,便是他和飛熊軍最好的踏腳石。

三千,對六萬。

雖然這個兵力對比十分懸殊,但是李傕覺得以飛熊軍的精銳再加上飛熊軍的特殊能力,還有他對洛陽周圍地理環境的熟悉程度,這一仗並不是完全不能打。

反正,最壞的結果無非是他帶著飛熊軍無功而返,撤回河南。

因為以飛熊軍的特殊能力,只要飛熊軍有馬,這天下間幾乎不存在什麼能攔下飛熊軍的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贏了他和飛熊軍就一舉成名,縱然輸了頂多也就是撤回河南,既然如此,他為什麼不賭一把?

只能說,現在的公孫瓚還沒有那麼出名,不管是白馬將軍的名號還是白馬義從的威名暫時也只是在幽州邊界的胡人口中流傳。

現在的麴義相對來說更只是個無名之輩,沒有白馬之血的見證,不管是先登死士還是大戟士都還沒有向世人展現出它的崢嶸。

所以,躊躇滿志的李傕根本不知道他要面對的是兩個什麼樣的怪物。

否則的話,以一己之力去挑戰三支同級別的精銳,縱然是陷陣營,在沒有呂布的情況下估計都不敢這麼作死。

更何況,在這三支精銳身後還有數萬大軍作為後盾。

可誰讓李傕什麼都不清楚呢?

於是,滿懷野望的李傕在將孟津渡口的守軍南撤,並且搗毀了孟津渡口的一應設施之後,便率領著三千飛熊軍帶足了乾糧,開始了他的進擊之路。

以三千對六萬,李傕作為一個戰術素養相當高的騎兵統領,肯定不會選擇正面硬莽。

而在有著熟悉洛陽附近地形的優勢之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襲擊聯軍的糧道。

他是這麼想的,然後他就這麼做了。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