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麼一個完美的統帥,卻偏偏就是短命,唉。
由此可見,對於一個勢力的發展來說,一個能活的頂級謀士是多麼的重要。
當然了,賈大爺的投效固然是一件大喜事,但是接下來的重心還是五原郡的發展問題。
五原郡的底子太薄了。
雖然在漢初的時候,根據記載,五原郡的人口還算不少。
起碼在元始二年(2年)的時候,五原郡都還有三萬九千戶,共計二十三萬餘人口。
但是五原郡作為大漢帝國最北方的邊郡,長年以來飽受胡人侵擾,所以人口其實是一直在減少的。
等到了永和初年(136年)的時候,五原郡就已經只剩下四千多戶,兩萬餘人口了——作為一個幾乎被放棄的邊郡,五原郡在這個時候幾乎可以說是一片不毛之地了,僅存的一些人口也都聚居在五原郡的郡治九原縣內,根本不敢離開九原縣城。
而最近幾十年以來,或許是因為五原郡剩餘的人口全都聚居在了九原縣,安全係數相對來說高了一些,所以現在五原郡的人口相較於之前還漲了一些。
如今的五原郡,人口差不多勉強能有六千戶,三萬餘。
這種資料一擺出來,可想而知呂布這個五原太守接過的究竟是什麼爛攤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朝廷封呂布為都亭侯,就是對於這個爛攤子的一種補償。
可誰讓呂布是九原人呢?
守衛故土,本就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就算這個攤子再爛他也認了。
同樣,這也是他現在必須要和丁原繼續保持良好關係的原因之一。
呂布現在麾下就有一萬精騎,五千步卒。
以五原郡的人口,根本供養不起這麼一支軍隊,更別說呂布後面還有繼續擴軍的打算。
現在的呂布,還離不開丁原還有朝廷的糧餉支援。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雖然現在呂布已經成為了一方太守,但頂多也就算是有了一個立足之地,還遠遠談不上是有了根基。
然而,現在天下未亂,所以呂布還可以依靠丁原和朝廷來養兵。
畢竟呂布身處抵禦胡人的最前線,又剛剛打了一場大勝仗,糧餉方面不管是丁原還是朝廷都不可能不管的。
但是呂布很清楚,這種情況是會變的。
將來一旦天下生亂,他的這兩個補給來源可能都會斷掉。
所以,呂布必須要想辦法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增加五原郡的人口,讓五原郡成為他真正的根基。
至於怎麼增加,呂布在經過自己的思考,以及賈詡的補充之後,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計劃了。
在幷州九郡當中,直接與大草原接壤的足足有四郡之地,分別是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雁門郡。
而這四郡之地,毫無疑問是受到胡人侵擾最嚴重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