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他得到的訊息,陳涵也是才解決石墨烯量產問題。
這些訊息自然是一些為了討好四星公司的手機廠家洩露的,這些日子晶片斷供,太多手機廠家在討好他們四星集團了。
李在榮甚至知道陳涵在內部會議上,開會說的大概內容。
為此他自然也給了好處,臉想現在的晶片就是四星公司的渠道在供應。
在會議上,陳涵也沒有最新的技術,而是讓所有手機公司,都使用化為石墨烯實驗室研究出的技術。
這也側面證明陳涵其實也沒有單獨的電池技術,陳涵遣散石墨烯實驗室的外籍員工,在李在榮看來,完全是年輕氣盛。
現在二谷翔太把技術洩露出來,就是陳涵不成熟舉動的後果。
考慮良久後,李在榮決定技術還是要拿,但和二谷翔太的合作方式需要更改一下。
至於石墨烯實驗室有沒有申請專利都無所謂,他這邊也拿技術去申請專利。
到時候最多扯皮打官司。
如果他的動作快,這個月內都能拿出成熟的產品。
當然一切還是要換個馬甲去做。
最終二谷翔太並沒有獲得技術買斷的資金,但四星集團卻是出售給他一個電池代工廠,這個工廠價值幾十萬美刀。
雙方各佔一部分股份,而技術還是交給李家的馬甲實驗室,用這個實驗室去申請各國專利。
二谷翔太的電池代工廠獲得電池生產授權。
四星以前的電池代工廠也可以拿到生產授權,而馬甲實驗室卻能收取不少專利費,相當於左手倒右手,四星集團的錢轉一圈又回到李家的口袋。
李在榮這麼操作,能夠規避將來打官司對四星集團聲譽損壞的風險,還可以給自己家族牟利。
同時也能夠把二谷翔太綁在一起。
能夠研究出石墨烯電池技術,李在榮非常欣賞二谷翔太的技術能力。
工廠由二谷翔太當公司法人和實際受益者。
但平時不需要他參與管理,他的任務就是繼續在公司的實驗室裡研究下一代技術。
一切談妥後,二谷翔太也比較滿意。
雖然沒有一下子獲得資金,卻是獲得了一個電池工廠,手底下有幾十個員工了。
他們的石墨烯電極產品,也馬上有四星集團的訂單。
李在榮甚至和他承諾,將來可以把電池公司送去漂亮國上市。
到時候二谷翔太憑藉手中的股份,就能成為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