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也算是提前提醒一下大家吧。
而且陳涵也想透過這篇論文,讓科院那邊的一些大佬加入他的研究,推動大型海馬體制造。
當最新的論文發到孟德力那裡,被他看完後,孟德力馬上召集科院生物和腦科方面的專家一起審稿。
他現在內心無比震驚,畢竟他比別人知道的更多。
當初陳涵告訴他,自己可以觀察到體內的一些情況,越來越多事實證明,陳涵完全沒有開玩笑,他真的可以看到體內。
估計新發現的海馬體記憶體在神經元幹細胞,也是這個能力做到的。
那他提出人類可以永生,豈不是也有很大可能性。
專家們看完論文後,討論的非常熱烈,如果是普通人寫的這種論文,他們當然會覺得這就是妄想。
但陳涵已經用自己的戰績證明了自己。
“老孟,你快打電話問問,他永生專案研究到什麼地方了,這小子就喜歡藏著捏著,上次白細胞我們看著實驗,最後還是沒弄明白,論文看完還是搞不懂這小子怎麼做到的,真是隻小狐狸。”有位院士激動的說道。
現在已經是21世紀,國內第一批院士大拿們,都八九十歲,隨時可能去世。
如果陳涵真的發明了記憶轉移技術,讓人能夠以另外的方式存活,那對這些老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孟德力當著大家的面給陳涵打電話,只不過並沒有擴音。
他也想知道陳涵的研究到了哪一步,畢竟自己也老了,還渾身都是病,說不定那天就住進了病房。
“小涵,我們剛看了你的最新論文,你提到的永生推測到底靠不靠譜,要是有10%實現的可能,我都給你申請國家級實驗室,讓你把這個研究進行下去。”孟德力說道。
陳涵正在寫第三篇論文,這次是寫的關於軟體資料上的研究,他在復刻靈魂結構體後,進行了一次02萬的編碼轉換。
原本的電晶體晶片,經過神經元細胞結構調整後,很可能具備非常驚人的資料儲存和分析能力。
當然這篇論文剛寫了標題,後面的研究可以透過製造一顆神經元細胞結構的晶片來驗證。
只要簡單製造幾十個神經元細胞結構的晶片,陳涵還是可以做到的,消耗不了多少靈魂之力,並且也能驗證將來能不能實現靈魂結構體和海馬體。
接到電話後,陳涵便按照之前的想法稍微透露了一些訊息。
反正不久後估計他也要拿出研究成果,到時候別人恐怕還以為他得到了外星科技呢。
現在先鋪墊鋪墊,將來也不至於太過於突然。
還能促使大佬加入他的研究中。
“關於永生的猜想我也說不準,但經過我的觀察實驗,海馬體確實是儲存記憶的地方,小白鼠身上已經驗證了這一點,人體上其他論文也有寫。”陳涵笑著說。
永生他也不知道行不行,還是不要隨便亂說話的好,免得給人希望,最後又實現不了,那就太打臉了。
“哎,我還以為你已經開始研究了,你是不知道近幾年,老一輩科學家們都上了年紀,已經走了不少人,要是你的研究能實現,給他們換個身體,甚至把意識傳到電腦上,對我們華國未來都有很大影響啊。”孟德力嘆息道。
這裡孟德力倒不是真的為了自己能夠多活下去,確實也有點心有感慨,看著一個個老朋友慢慢離開人世,他的心裡也不好受。
那些人,可都是國家柱石啊!
即便只是複製記憶也是好的,可以讓這些人的學識經驗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