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這次確實獲得瞭解決核輻射問題的辦法,而且還是好幾種。
最開始獲得的是防護罩技術,這種技術需要用到特殊金屬元素,地球上壓根沒有,但陳涵知道它們誕生的幾個條件,知道它們也許在靠近恆星的行星上誕生。
恆星其實就是巨大的輻射源,它每時每刻都在釋放高能粒子。
而距離恆星比較近的星球,無時無刻都在被這種輻射轟擊。
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可能誕生那種可以導電的金屬,經過一定的設計,啟動後就會釋放出特殊護盾能量罩的粒子護盾。
這種護盾可以抵擋核輻射和核汙染,甚至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
將來人類如果能夠進入星際時代,宇宙飛船上的能量護盾,其實最有可能就是用這種特殊金屬元素製造的。
只不過要生產粒子護盾,還需要解決核能小型化的問題。
也只有把核能小型化產生的能量,才可能提供護盾執行。
眼下陳涵想說的解決辦法,並不是這麼高科技的東西。
護盾技術,起碼要等探索宇宙時期,先登上月球,再嘗試登上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或者金星。
而不是登上月球后,跑去攻克火星登入技術。
這個可以等探索完水星、金星後再嘗試用更先進的技術去火星。
當然陳涵也不確定水星和金星有這種特殊金屬元素,反正太陽系只有這兩個地方可能有,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其他恆星都在好幾光年外,人類也沒辦法探索。
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等陳涵的微觀干涉能力能夠改變質子電子數目的時候。
那他就可以改造金屬元素的質子數電子數目創造這種特殊金屬了。
只不過意義也不大,就算他能憑空點石成金,他那點精神力和靈魂之力,又能點化多少金屬。
就像現在他都可以人工製造先進的晶片,可是無法量產,也沒有什麼意義。
倒是可以徒手擼一臺光刻機出來,也許能夠解決問題,這方面陳涵還沒有了解,不知道水有多深。
他準備和孟院士講的還是生物技術。
利用生物技術解決核汙染問題,順便解決體內的汙染粒子。
“這種技術是一種改造微生物,讓它們吸收α射線、γ射線和X射線,以及吞噬放射性金屬元素,我可以控制體內液體流動,讓這些微生物在我的感染區域淨化一段時間,我的身體就可以恢復健康了。”陳涵自信的說道。
全部技術他基本掌握,但反而是一些基礎技術還不太行。
所以必須生物領域的專家幫忙,這才能夠解決現在的難題。
孟德力就是生物學的專家,他並沒有質疑陳涵提出的技術。
因為這個技術,也有科學家早就提出過,甚至寫過很多篇論文。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核洩漏事件,在核洩漏區域一般都會成為人類生命禁區,但在那裡卻生存了很多細菌真菌和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