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芳華給的資料來看,這次應該是這個叫做金卓的本科生,想討好老闆,故意在論壇帶節奏。
隨後被神通廣大的自媒體發現,然後炒他的熱點。
當然也可能是劉晨私底下讓金卓乾的。
陳涵對劉晨正在做的專案倒是有些好奇了,於是去知網檢視了一下論文。
劉晨發表的論文,並不是特別厲害的期刊。
如今國內學術界教育界,都用發表論文來衡量自身水平。
每個學術期刊,都有各自的影響因子。
在生物方面,國內也有不少期刊,劉晨就是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的論文。
影響因子不到5點。
而在生物化學領域,影響影子排行上,國外的Ca(臨床醫師癌症雜誌)影響因子達到了244!
國內的期刊最高才20點左右。
普遍高於2就算是比較高的了。
影響因子計算也不復雜,那就是期刊引用次數除以期刊發表的文章數。
以單篇論文來看,影響因子不能說明這論文有多厲害,影響因子高低,卻能看出整本期刊的價值高低。
反過來講,能在影響因子高的期刊上,發表論文。
也證明這個論文作者非常厲害。
所以如今國內不管是職稱評定還是學歷頒發,都會參考發表的論文引用次數,發表期刊,影響因子等等。
劉晨這篇論文陳涵看完後,給了個差評。
因為他在國外的期刊上,找到了類似的東西。
沒有開創性,他發現了一種加快樹木生長的營養液製取方法。
但這種營養液確是別的作者發現合成的。
就好比同樣上樓,別人用電梯,他發現原來走樓梯也沒問題。
這種文章國外大期刊,是不會刊登的,所以發表在了國內。
也有一定的價值,這次別人投資一千萬,想要開發這種營養液,也是因為看到了論文,才投資的。
陳涵對植物營養液沒有積累,也看不出劉晨能不能成功,大致瞭解後,就關心自己的實驗了。
他這個實驗也要寫論文,如果可以的話,當然還是發表國外影響因子比較高的期刊上,這樣被人引用次數也會更多,影響力會比較大。
論文現在是不能一稿多發的,所有資料都已經聯網,一旦發現論文出現在資料庫中,其他期刊就不能發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