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指了指天空:“意思是說我們每一個生命都和天上的神佛一樣具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只是因為妄想和執著,才彰顯不出來,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和佛陀一樣的“佛性”。
所謂的修行,就是如何開發出自己的佛性,這裡的佛並不是指宗教中的佛,而是指一種瞭然的智慧。”
五人都陷入思索之中,他們都已非凡人,不過論及靈慧,拓跋勇的妹妹拓跋熙要更高一點,她雙目亮著晶光,道:“師傅,你是要教我們如何開發大腦進度嗎?”
羅開輕輕點頭:“是的,我所教授的就是一種開發自身智慧的法門,封印我們智慧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人類無法摒棄七情六慾,也無法放棄自私自利的思維,我將這個稱其為“人類枷鎖”。
之所以稱作枷鎖,原因非常簡單,七情六慾,自私自利消耗的大腦能量幾乎佔有人類思維活動的一大半,而這些能量的浪費會直接讓大腦沒有繼續開發的動力,大腦開發進度將會一直處於停滯狀態。
但是七情六慾這些恰恰又是我們人類與其他生物最不同的地方,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情感就是這遁去的一。”
說到了這裡,羅開思緒忽地有些恍惚,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自從跨入修行者的門檻,他就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
人類科學家用冰冷的數學公式來界定世界存在意義,文學家用動人的故事,含情脈脈的文字來表述人生與生命。
早前羅開認為是前者,可是如今卻認為是後者,只有這多姿多彩的天地和沁人心神的情感才使得這場旅程變得鮮活而又有意義。
羅開有心將情感系力量的概念先行給五個學生傳達,這嚴格來說並不是九極道場的傳承,或者說九極道場的傳承只是情感系力量的衍生品,這是一種聖人之道!
那種至高生命體之所以稱作聖人,而非神佛,是因為聖人並沒有脫離人這個概念,而是著重發揮人性中的情感系力量。
而那漫天神佛,或許大部分都已脫離了人性,成為了天道意志的載體。
人不能成為天道意志的工具,遠古的聖人們開創出了另一種修行理念,即一種情感系統,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他們自身非常的感性,非常的容易感觸天地宇宙的“情緒”。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起伏,潮起潮落,聖人們將這些虛無的表象和心靈蛻變與天地宇宙達成一種共振,從而擁有了開啟那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能力。
時間一點點過去,羅開訴說著一些情感系力量的真諦,五人隱隱感受到了一扇聞所未聞,聽所未聽的大門在眼前徐徐開啟,他們從未想過情感這東西居然是智慧的源泉。
一堂課結束,藝術最是能夠開啟思想的枷鎖,所以在末尾時,羅開讓五人各自選擇一項文藝,天道六藝分為琴、棋、書、畫、射、御。
拓跋勇先選擇了御,羅溫想到了當年那修羅魔女,選擇了琴,拓跋熙選擇了書,老黃選擇了畫,嘯天也選擇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