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洪的話,朱由校頓時一愣,意外道:“有何喜事?”
“回皇爺,高產稻種培育出來了。”王安興奮道。
“培育出來了?產量有多高?”
朱由校也是喜上眉梢,雖然有了紅薯這種高產作物,但是對於大明的老百姓來說,米麵才是基本,紅薯這種糧食,偶爾吃還行,但是當主糧還是不太適應,所以他曾經讓王安儘可能研究出高產的稻種和麥種,沒想到才兩年的時間,王安就研究出來了。
“回皇爺,新的稻種每畝產量有四石,最高的有五石,在劣田上也有三石的產量。”
王安連忙道。
“王大伴做得好!”
朱由校也興奮了,別看增加的不多,只有一石左右,可是按照大明龐大的耕地面積,這一石的產量加起來,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至少可以再多養活兩成的人口,便是出現了大的災情,單單江南那邊皇莊的糧食產量也可以救很多人了。
“王大伴此番立下大功,朕封你為喜樂伯,並賜大伴國姓“鄭”,若是大伴再立下大功,朕便派人為大伴修碑立傳。”
“奴婢謝皇爺賞賜!”
聽到朱由校的話,王安連忙拜倒在地,眼裡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別人都是因為戰功封的爵,唯有他是因為糧食而封爵,這特殊的含義足以讓他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更別提朱由校還要給他修碑立傳了,王安瞬間彷彿看到後世為他立傳建祠的情景。
對於王安的興奮,朱由校也不意外,在文官們的影響下,名留青史的執念早就深入了王安的骨髓之中。
得到朱由校的封賞後,王安便馬不停蹄地趕回了江南,對於他來說,沒什麼能比朱由校給他修碑立傳更重要了。
………
而此時的內閣中,劉一璟幾人看著朱由校傳來的旨意,一臉的懵比。
給王安一個太監封爵?
好吧,封爵就封爵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曹毅的身上也還掛著一個爵位呢,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是封爵也總得有個理由吧,人家曹毅當初差點把女真人搞廢了,這麼大的功勞,封個爵位也沒沒什麼人敢說三道四的。
可王安有什麼功勞?
培育出了新稻種?
好傢伙!
這種田的活計都能封爵,那他們這些治國能臣不得封王啊?
“諸位,這旨意,你們怎麼看?”
劉一璟苦笑著看向其他幾人,說實在的,這聖旨他是不敢擬了,這聖旨他要敢擬,估計走出皇宮那一刻,他就會被天下人的口水淹死!
“這個我等還是去見一下陛下吧。”
朱國祚也是苦著臉,朱由校無緣無故地發什麼瘋,這爵位是能亂封的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