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督主,馮三元交代出了左光斗和趙南星兩人。”
戴彥恭敬地說道。
“就兩人?”
聽到馮三元就招出了兩人,曹毅的眉頭不禁一皺,按照他原先預計,馮三元至少能交代出四五人,兩人確實有點少,不過曹毅也不失望,因為兩人都是曹毅想要清出朝堂的。
對於左光斗這位東林黨高層,曹毅也有不少的瞭解,在東林黨中,左光斗的影響力並不弱於任何一位尚書或者閣老。
從曹毅調查到資料來看,這位左僉都御史並不貪,反而做官還挺好的,或者說這個時期的東林黨高層都不貪,在民間的官聲也不錯。
不過讓曹毅列個大明罪人榜的話,左光斗和趙南星兩人絕對排名前列,而東林黨的眾人一個個都榜上有名。
其實大明的黨爭歷史並不短,無論是嘉靖年間的嚴嵩父子,還是萬曆年間的張居正,大明的黨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只不過那時候的黨爭是有序的,再怎麼爭,也是高層在爭,低層的牽連並不大,或者可以說是隻有少數高層在爭。
可是到了東林黨這一代,東林黨四處拉攏中低層官員加入黨派,對於不是自己黨派的中低層官員大肆排斥,將以前的有序黨爭帶向了失控。
而為了不被排斥,一些不想摻和到黨爭的散人官員只能紛紛抱團取暖,於是一個個黨派成形,加上利益衝突,一個個黨派被迫加入黨爭。
而東林黨在對付其它黨派上,更是下手不留情面,擋在他們面前的齊黨倒了、楚黨倒了、浙黨也倒了,為了求存,三黨只能拉攏其它小黨派,和東林黨抗衡。
就像歐洲的軍備競賽一樣,一旦開始,就沒有停下來的可能,除非有一方先倒下。
而東林黨就是最先開始的那個,一個旋渦的形成,帶動了整盆水的動盪,於是下狠手的,下黑手,栽贓的,陷害的,為了自己利益的,為了義氣的,當有人開了第一槍,火藥桶也就炸了。
而東林黨中最有鬥爭慾望的,左光斗和趙南星兩人並排第一,無論他們在民間的官聲有多好,也不能抹滅兩人的罪,也不能抹滅東林黨禍國的罪名。
(更何況這官聲好壞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筆在他們手,好不好,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至於閹黨的問題,其實閹黨中大部分人都是浙楚齊三黨和其它小黨派的人,為了自己的權力,紛紛聚集到魏忠賢手下罷了,下手狠也是為防止報復,可以說是東林黨將黨爭帶向失控,而閹黨和東林黨之間的黨爭則是失控的頂峰。
 沒有東林黨,或者大明還能再撐幾十年,或許就不會出現一個幾千萬人的民族被一個幾十萬人的部落所奴役的慘況。
 以上是作者查了諸多資料後的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既然只有兩人,那就抓人吧,召集京中所有入品的人,我們登門!”
曹毅寒聲道。
“是,督主!”
察覺到曹毅話裡的寒意,戴彥立馬高聲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