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元素不就是密度大於中子星,又小於黑洞嗎?
瓊和太初黑洞差別在哪裡?
秦悅也不知道,他手中沒有工具能研究這兩種東西,瓊元素無法分割無法破壞,不與任何元素反應,黑洞更是無法接近無法研究....
可遠觀不可褻玩,高冷的很。
只能遠遠地收集一下資料,然後拍個照,發給華夏航天員。
“秦教授,這是什麼?黑洞?這資料怎麼這麼小,是隻在理論上存在的太初黑洞?您怎麼跑去找黑洞了啊,喂,喂....”
秦悅沒有回答,因為他發圖片之後好久那邊才回話,這麼長時間秦悅早沒有聊天的熱情了。
他掛掉了電話,然後開著飛船在附近飛了一圈後,找到了一顆還不錯的行星。
這個行星直徑足有64公里,呈一個一頭大一頭小的土豆形。
秦悅再土豆上鑽了個洞,然後帶著從地球上帶來的,從小行星帶中拉過來的材料開始一番加工後,一個足有2.5畝大的實驗基地就被他建了出來。
這其中長生脈發揮了重要作用,長生脈可以腐蝕任何物質,模擬任何元素,然後改組成秦悅想要的形狀,和原子級3D印表機的效果不相上下。
這才是秦悅敢開著一艘飛船就上太空的根本原因,沒有星海中的能力,誰敢在現實裡這麼浪!
基地建成後,秦悅挖實驗室剩下的材料都還有一大堆。
他用這些材料先建造工程機器人,再用工程機器人來建造發動機,就安裝在這個隕石上,好讓他就環繞著黑洞飛行,而不是滿柯伊伯帶的飛。
一路上繼續抓取材料,製造採礦飛船。
礦挖回來後,先經過一番提煉提純成各種金屬,再熔鍊成各種太空合金,最後再送進黑洞,加工成密度更大的太空合金,最後再給拉回來。
4月中,飛船離開地球,5月底秦悅來到的柯伊伯帶。
6月中基地建成,等第一批黑洞壓縮合金誕生時,已經是8月份的事情了。
八月中,獲得了足夠多黑洞壓縮合金的秦悅開始製造力場發生器,到9月5日時,一張蔚藍色的,由無數六邊形和五邊形組成的護罩在柯伊伯帶亮起。
柯伊伯帶是很黑暗的,遙遠的太陽只用肉眼幾乎都看不清楚,而這個護罩,是第一次有如此燦爛的光照在這裡亮起。
並且,還是人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