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紐約1995> 267 1999金球獎(2 )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67 1999金球獎(2 ) (1 / 3)

大衛·海曼無奈地看著白奎因離去,因為在那個人面前,他和他的《哈利波特》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相比的。

也許他的提議有足夠的商業價值,也許只是一次投機冒險,但那都是需要用未來檢驗的,但是那個人代表著白奎因的過去和現在,在可見的未來他和白奎因都將是親密的夥伴,並且此人還是今晚這場盛大宴會的絕對主角之一。

白奎因需要放下手頭事情去迎接的是《戰爭之王》的男主角、製片人,本屆金球獎影帝的強力競爭者,尼古拉斯·凱奇。

不過好在白奎因還是留給了大衛·海曼一點希望,在他離開後,一個自稱莉娜的高個子短髮女人過來,遞上了一張名片,稱白奎因先生約他明天詳談,具體時間可以電話和她聯絡。

特里·塞梅爾和羅伯特·戴利從華納兄弟離開之後,新上臺的艾倫·霍恩和巴里·邁耶立即否定了前任建立和推廣的電影製作合作伙伴模式,簡單地說就是華納兄弟向大衛·海曼、當年的韋德馬克映像,以及阿農·米爾坎這樣的小型製作公司提供融資、拍攝支援、協助發行等服務,雙方一同分享影片帶來的利潤。

特里·塞梅爾和羅伯特·戴利任職期間,華納兄弟以這個模式拍攝了14部奧斯卡提名影片。

1997年底,頗具慧眼的大衛·海曼花費了165萬美元,從筆名JK·羅琳的喬安娜·羅琳手中購買了《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電影改編權,並且擁有了後續三部的優先購買權。

當時《哈利波特和魔法石》這部不到十萬字的,剛剛獲得了英國國家圖書獎的9至11歲兒童類別金獎。

大衛·海曼認為“JK·羅琳”將會是下一個羅爾德·達爾,那個創作了《詹姆斯和大桃子》、《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瑪蒂爾達》、《了不起的狐狸先生》等著名兒童故事的硬核狠人,當代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

正是認準了這一點,手頭本不寬裕的大衛·海曼才捨得花大價錢買下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電影改編權,並且承諾該電影將主要由英國演員出演。

事情一開始還是很順利的,畢竟大衛·海曼這個英國佬在華納兄弟擔任過八年的創意總監,積累了深厚的人脈,華納兄弟公司內部願意和他合作的人並不少。

特別是營運長特里·塞梅爾和他一樣看好《哈利波特》系列,並且動用了自己的私人關係,在引進美國版的事情上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1999年8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並且名列前茅。

另一方面,JK·羅琳的後續兩部續集的表現也非常不錯,98年夏天在英國出版了《哈利波特與密室》,99年夏天在英國出版了《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這兩部續集是和系列首部一起打入美國出版市場的,在美國引起了一定的關注。

白奎因之所以有一些印象,也是緣由於此,可惜他沒有十歲左右孩子,否則應該會更加在意該系列的改編權。

然而正當大衛·海曼將要和華納兄弟確定合作的時候,華納兄弟的高層劇變,特里·塞梅爾和羅伯特·戴利收拾包袱走人了。

新上任的董事長巴里·邁耶是從WB電視網路過來的,對電影業一知半解,CEO艾倫·霍恩曾經是華納兄弟旗下的城堡石影業的總裁,對電影業還是挺熟悉的,但他難以接受JK·羅琳的條件,拍一部全是英國演員演出的電影。

或許如果不是頒獎烏龍,而是《莎翁情史》真的在去年的奧斯卡取得了大成功的話,艾倫·霍恩還能下定決心啟用全英國演員的陣容,但自從《莎翁情史》折戟之後,英國風在美國市場忽然就刮不動了,觀眾不再買賬,認為吹捧英國的戲劇文化,追逐所謂倫敦腔和莎士比亞,都是一種“文化上的自我矮化”,我大美利堅不能再度回到被英國人殖民,視英國佬為更為高貴的人的時代了。

因此即便是大嘴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諾丁山》在美票房都不太理想。

為了貶低《莎翁情史》而無意造成這種思潮的白奎因,卻對自己的影響有些茫然不知。

總之,華納兄弟猶豫了,最終的合作條件讓大衛·海曼非常不爽,他承擔了最大的風險,預期獲得的利潤卻是最少的。

更可惡的是,艾倫·霍恩拒絕了JK·羅琳使用全英國演員陣容的條件,認為主角三人組中應該有一到兩個美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電視童星,這才能保證未來的票房不會撲街。

如果是1997年,大衛·海曼剛拿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改編權的時候,當時羽翼未豐的JK·羅琳也許看在華納兄弟這麼大一家國際大製片商的面子上,願意對這個條件作出妥協。

但到了現在,《哈利波特》系列連續三部都獲得了成功,想要“說服”JK·羅琳,那只有加錢,加很多很多錢。

而大衛·海曼身為英國人,也不願在這方面進行妥協,憑什麼我們英國人的故事,主角卻必須要由美國人來扮演?

&n”喊成“Mom”!

雙方的扯皮很快被斯皮爾伯格探聽到了,斯皮爾伯格不愧是個成功的商人,發現了機會,便揮舞著鋤頭來挖牆腳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