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族大戰後,元氣大傷,元明天皇好不容易一統島國,也因為這一次戰役,被趕下了神壇。繼而日本再一次陷入了三家裂土稱霸的局面,元明天皇一脈,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三家。
而此時万俟均正在帶領秦國的將士們高築城牆,鞏固工事。尤其是東方邊境一帶,為防止異族再次突然進攻,由王翦帶領的十萬蒙家軍駐守邊境。
“師尊,我們是否採取懷柔政策,減免百姓的稅負呢?”嬴政盤坐於大殿裡問道。
万俟均思忖片刻說道:“如今秦國百廢待興,應當沿用商君之法,儒家學說不可取。”
儒家學說那是針對於大國,百姓安居樂業而言,現如今的秦國百廢待興,而且剛剛被異族所踐踏,需要的則是法家的學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這樣方可安民心。
更何況,這些年下來,秦國遵循商君之法,已然成型。百姓們也都適應,倘若現在更改,得不償失。新政需要一點點潛移默化的去做,甚至需要兩三代的君王來完成。
“秦國,現在首要發展是什麼?”万俟均問道。
嬴政想了想開口回答:“招兵買馬!增強我秦國軍事力量。”
嬴政還記得万俟均曾經說過,一個強大的國家,背後的依仗是軍事力量。可万俟均卻搖搖頭,說道:“是民生!”
“強大的軍事力量固然重要,可支援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需要的是民生與國力,這二者都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万俟均不想嬴政日後成為注重武力的國君,秦國也不能變成尚武的國家。
“政兒,你要知道,真正的戰爭,比拼的就是國力,你可知異族為何會失敗?”万俟均繼續問道。
這次嬴政沒有信口胡來,而是仔細思索了良久試探的說道:“他們跨江而來,本就遠離國土。”
“對我九州不甚瞭解,對我大秦百姓更是大肆掠奪屠殺。”
万俟均點點頭說道:“說的沒錯,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去攻打異族,也必然會是這個下場。”
鳳鳴關一戰,只是呂布一人便嚇退了豐臣秀吉的三十萬大軍,那是因為他的背後沒有讓他依靠的力量,在見識到強大的九州後,他的內心只有退卻,就連一戰之力都沒有。
而在撤退的路途中,他又不甘心,想要奪回咸陽。因此中了万俟均的埋伏,一把大火燒了異族十幾萬大軍。
“政兒你要記住,人心不足蛇吞象,在你沒有絕對的實力之前,不要好高騖遠。揮劍只需要一次,但磨劍卻需要數年吶!”
万俟均的話對嬴政受益很大,先前的秦國亦是如此,儘管已經成為三大國之一,但商君與張相力薦父王不要西出中原,秦國還沒有到能與中原各國抗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