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章:張儀歸谷 (1 / 2)

這場比拼最後以李存孝慘勝而結束,百家之人也記住了這個名不經傳的小夥子,項羽。

接下來,便是幾位夫子之間的博弈了。

“天下九州,現如今漢國日益壯大,恐有一統天下之志!”孔子率先說道。

百家裡,唯有儒家是全力支援漢國的,万俟均猜測,他們可能是達成了某種協議吧。而鬼谷弟子還有一人在漢國任職!他就是鬼谷第七子,張良!

如今的漢國已然成為第一大國,稱霸中原,就連唐國都比不上。文有蕭何張良,武有韓信呂布!而張良與韓信卻都是鬼谷的弟子。

儒家與鬼谷本就同出一脈,只不過儒家把更多的力量放在了漢國。而鬼谷則不同,他們深諳一個道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筐裡。同門師兄弟的競爭,才是鬼谷長久下去的秘訣!

鬼谷大弟子孫臏,現如今為明國效力。二弟子張儀,為秦國效力。三弟子龐涓為隋國效力。四弟子蘇秦還未出仕。五弟子韓信為漢國效力。七弟子張良為漢國效力。其餘的弟子,要麼閒雲野鶴,待價而沽,要麼呆在山上,隱世不出。

“漢國雖強大,但唐國卻也不弱。”李耳捻了捻鬍鬚說道。

李耳的態度很是曖昧,看樣子他的目標是扶持唐國了。唐國雖不弱,但是相對於漢國比較起來,還是弱上許多。但道家的強大,是諸子百家都不可比擬的。百家中,道家為最!門下弟子更是個個神通廣大。

就拿莊周來說,地位甚至超過了一些夫子!他的資訊資料也都是未知,万俟均也不知道莊周的實力到底到達了哪一步。

而墨家卻與諸子百家不同,墨家向來幫助弱者,哪一國較弱,他們便幫助哪一國。現如今夏國最弱,每每有戰爭爆發,墨家的人便會前去夏國解圍。

雖然万俟均身為夏國人,但他對這個國家沒有一絲的歸屬感,因為他的父母便是死於夏國的政變當中,雖然夏國的國君同樣是受害者,但万俟均比較執拗,不想為夏國出一分力。

道家支援唐國,儒家支援漢國,万俟均把這些默默的記在心裡。

“唐國二殿下李世民,雖不是太子,但此人白龍魚服,氣吞山河,有帝王之相,有他在是唐國之福!”万俟均突然開口說道。

万俟均的話引起了李耳的興趣,青丘閣掌握天下情報,但那只是列國的。對於百家,李耳相信万俟均知道並不多。

“哦?那唐國太子李建成呢?”李耳問道。

“此人雖胸有大志,但卻不是李世民的對手,奪嫡之戰在所難免。”

万俟均這話說的已經非常露骨了,一個國家最害怕的不是對外戰爭,而是內部的奪嫡之戰。李世民不會甘心,李建成更不會讓李世民得逞,現在二人的關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一旦發生內戰,耗損的則是大唐的國力,到那時唐國就更加不是漢國的對手了。

李耳沉默了,這些情報他知道一個大概,但卻並沒有万俟均知道的這般詳細,看來這青丘閣果真還是有一些手段的。

“漢國眼下雖春秋鼎盛,但仍有隱患。”万俟均繼續說道。

“隱患?是何隱患?”孔子疑惑的問道。

“漢國現如今雖看上去強大無比,但卻是金絮其表敗絮其內。”

連年的戰爭已經讓漢國耗費了大量的國力和人力,雖然表面看上去,漢國的人口還是最多,但青壯男人已經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婦孺老人居多。所以當初万俟均對李世民說的是十年之內,漢、唐必有一戰。

漢國需要恢復國力,但這個時間也不會太久。就得看劉邦的政策如何了,万俟均是保守估計十年,但恐怕五年便足夠了。

可如果劉邦處理不好這個問題,或者沒有重視的話,漢國的這個隱患就會無限放大,等真的漢、唐大戰的時候,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