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將軍沒給自己做唐刀,而是做了一把很短很細的匕首,刻字用。
他先前都是用潘達最初的武器獠匕來刻字,但獠匕太大,不好拿,有了小匕首就方便多了。
他把那小匕首叫做刻刀。
當騎兵的裝備都製作完畢時,天氣已開始回暖,小草露了頭,去年被曬乾的樹枝長出了嫩芽,連地裡被曬枯萎的綠茶也開始發芽,魚峰山腳下的竹筍也已開始冒出了小尖尖。
最讓潘達與竹興奮的是,他們種的花神送的那些果實的籽發芽了,想到那好吃的果子,他們就不禁流口水。
高將軍卻更忙了,因為他種地最有經驗,所有農作物前期的育種種植工作都由他負責,他不懂的就去問潘達。
潘達哪裡懂,他只是見過而已。
水稻、南瓜、絲瓜那些種植高將軍他們是有經驗的,就是玉米與紅薯沒經驗。
玉米是沒有種過,紅薯去年是移植的紅薯藤,可這回是直接種紅薯。
潘達只能根據見過的經驗教授:
“玉米嘛,先在地裡施肥,每隔三十厘米挖個小坑,撒上三粒飽滿的玉米埋起來澆點水就行了;
紅薯嘛,拿些炭灰來,你看紅薯上已經冒芽了,每一顆芽切下一塊來,切口裹點炭灰,也在地裡施肥挖些坑埋了澆水,只是坑的距離要多遠些,你自己估算。”
高將軍拿著竹片握著刻刀急著呢,他刻得不夠快,但記性好。
行不行都試試,只要能發芽,肯定長得好,因為有熊貓們與竹的糞便肥。
還有蜂丫頭的孩子們。
高將軍將潘達說的話簡單記錄好後,對潘達道:
“先生,您以後上課多講一個小時吧,多教我些字,不夠用。”
是的,飛魚村直接用24小時計時制,潘達讓高將軍將一根銀杖熔了,製成了一個日晷,上面劃分了12個格子,利用銀針的影子計時。
缺點也很明顯,沒太陽就不知時辰了。
潘達無奈道:“慢慢來,急什麼,你得讓我想起…想到再教嘛,字是那麼容易想的嗎。”
潘達發現,他忘了很多字,一個字要寫很多遍才想起。
原因是前世時用拼音打字習慣了,發現很多字看了認識,會用拼音打出來,卻寫不出來。
“你要一下子認識那麼多字幹嘛?”潘達問道。
“我要把所有的藥草,農作物記錄下來,光靠腦子記,記不了太久。”
高將軍說著拿出一些像泥疙瘩的草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