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潛在含義則是在問張籍:我不知道能入您老人家的法眼不?
然後張籍回了他一首詩,酬朱慶餘: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意思就是,可以啊,小老弟,寫的不錯,我看好你噢!
然後,張籍果然就錄取了朱慶餘。
這兩首詩,還被傳為千古佳話。
但是實際上,這明明是主考官單憑自己的喜好來錄取考生。
不但是陋習,甚至可以說是在犯罪。
但是這種情況,在大唐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第四點,長安城考試的錄取名額太多,而全國其他地方計程車子錄取名額太少。”
蘇長生說完之後,李世民和李麗質徹底被驚呆了。
科舉考試,始於隋朝,唐朝是沿襲隋朝的制度,並且加以改進。
現在的科舉制度,已經是經過朝廷官員不斷的研究論證之後才實施的。
在李世民看來,雖然可能還有些許的缺陷。
但是世上之事,哪裡會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這位便宜表弟,隨口便說出了科舉考試的四種弊端。
而這四點,滿朝文武都沒人看的出來。
原本李世民以為,這位便宜表弟,只是在研究方面有奇才。
但是萬萬沒想到,他在朝政上面,居然也有如此驚人的見解。
鄉野之間,居然有如此大才,真的是大唐的幸運,也是他的幸運啊!
但是,可惜可恨的是,這位便宜表弟卻是不肯做官。
如若不然的話,朕一定會封賞他一個大官,哪裡還需要這麼辛苦?
時不時的就需要跑到城外來?
李世民忍不住問道:“表弟,你說科舉制度有四種不足,那麼,你有何改進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