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將軍法不當一回事。
就靠著主將的個人自律來約束部隊。
這樣的軍隊或許能打贏一兩場勝仗,但是絕對無法成為強軍。
算了,攤上這樣的軍隊,也算自己的幸運事。
至少自己能自主安排作戰計劃。
不過短時間的話,358團是不好再出動了。
接連兩場大戰。
部隊疲勞,傷者需要時間來恢復。
陣亡計程車兵需要有新兵替代。
新兵需要訓練。
這沒有三五個月時間,根本無法完成第一段階段的訓練。
如果是平時,日軍自然不會給楚雲飛,給358團這樣寬鬆的時間。
不過……
楚雲飛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他知道有人會給日軍造成極大的困擾。
1940年8月開始。
八路軍遵照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對華北各線敵偽軍同時發動進攻。
參戰部隊達100多個團40餘萬人。
日軍後方一時天翻地覆,一片混亂。
交通通訊陷於癱瘓。
此時日軍增援部隊分路向八路軍逼近。
企圖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八路軍隨機開始轉移兵力。
進行第二階段的作戰!
百團大戰中前期一共給予日軍沉重打擊,最重要的是讓日軍華北的交通癱瘓。
為了維修華北的掠奪,日軍不得不花力氣和資源去恢復交通。
這對本來資源就匱乏的日軍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軍的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