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盧俊義這麼一個存在,大名府知府袁維新作為一個少壯派忠皇黨官員,他也是十分頭疼的。
因為盧俊義佔據了整個大名府很大一部分不動產,可他自己的經營手段不怎麼好,各種產出也不能有效利用起來,以至於大名府的商業發展一直跟不上其他地方。
但以盧俊義自身的資產而言,他很符合忠皇黨扶持大商人的執政理念,只要讓他的經營手段能跟上大乾的平均水平,大名府就會成為忠皇黨的執政基本盤。
所以之前在其他地方表現良好的袁維新就被火速提拔成了大名府知府,上任之後,袁維新也試過不少手段。
親自出馬,指導盧俊義怎麼經商,可盧俊義心思根本不在那上面,整日只顧著和那些狐朋狗友廝混,沒有半點成效。
之後他又有親自物色一些能力、品德上佳的掌櫃,讓盧俊義將自己名下的資產交給他們打理,他自己只用數錢就行了。
雖然他把自己的資產整合成公司,需要給那些掌櫃一些股份,可用不了幾年那些東西就會賺回來,錢也會越賺越多。
再加上有袁維新這個知府擔保,那些掌櫃也不敢喧賓奪主,暗中轉移盧俊義的資產,這完全沒有半點風險。
但盧俊義對大乾官員心裡還是有偏見的,對這送上門的好處都不接受。
袁維新無奈,只好大著膽子對有丹書鐵券的盧俊義來一些硬的,什麼嚴查盧俊義的黑歷史,以此威脅,暗示其他商人排擠盧俊義,幾乎所有知府許可權範圍內的合法手段他都用上了。
可盧俊義膽子也大,加上他對自己手裡的丹書鐵券有足夠的信心,根本不怕袁維新,加上他也確實沒幹什麼違法亂紀的事,又對損失的錢不在乎。
並且大乾朝廷這些年對規矩越來越重視,袁維新這個知府已經不是以前那種滅門知府了,他還真拿軟硬不吃的盧俊義沒什麼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名府內的大批不動產無法發揮他們自己的價值。
在大乾要建立米國,盧俊義放話出去自己要變賣家產去米國後,袁維新大喜過望,也在暗中將這訊息傳播了不少出去。
可無論什麼事都要講究一個投入與收益,盧俊義的資產確實算是低價發賣,卻也不是白菜價。
能吃下盧俊義那筆資產的大商人都覺得和盧俊義那樣的人交易太耗費心力,賺取的利潤比不上他們的投入,有那時間還不如去看看其他買賣,反正他們手裡有的是錢,賺錢的機會很多。
當然,他們也確實可以對盧俊義壓價,以此賺取大量利潤,可這些商人又講究一個和氣生財,對那麼幹的意願並不強烈。
那些想借此翻身,做大做強的小商人雖然不嫌麻煩,但他們又吃不下那麼多資產,去找大乾錢莊借貸的錢不夠,去私人錢莊借錢利息太高,還款時間又很短,對他們的經營壓力太大。
眼看著盧俊義的資產遲遲賣不出去,匯聚到大名府的閒雜人士越來越多,連帶著大名府的治安情況都開始惡化,袁維新心裡比盧俊義還急。
而範倫來遲一步,沒有跟上商人大部隊,落單差點被盧俊義那夥人當肥羊宰了後,那想報復盧俊義的舉動,也是被袁維新看在眼裡。
這讓袁維新大喜過望,邀請範倫來見面,就是為了給他收購盧俊義資產的事提供一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