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涼深有體會。
一千年前,很多佛門石窟就是用了這樣的原理,穿過一人寬的小門,視野突然被巨大的佛像佔據,人立刻就會感覺到自身的渺小。
兩分鐘後。
越野車停在護欄前。
李涼下車走近,低頭看去。
其實K和老唐他們這些本地人之所以完全看不出這根“巨柱”的功能,是因為從隧道口出來並不是最深處,而是在火箭三分之一的高度。
第一眼看到火箭,李涼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此刻俯瞰,他瞬間看到了下方的發射平臺與太空梭、助推器的喇叭狀噴管。
錫森博士來到他身旁,同樣俯瞰著下方,輕聲道:“記載裡,由於製造難度大,成本高以及人貨混裝的原因,這種航天技術使用次數並不多,據說最大的優勢是起飛時峰值過載比當時的運載火箭要低很多。”
“意思是起飛的時候人承受的重力加速度小一點?”李涼猶豫道。
“對,沒記錯的話,大概只有3個G,”錫森博士笑了笑,“身體素質好一點的人稍微訓練一下就能忍受。”
李涼好奇道:“這個時代的飛船沒有過載的問題?”
“可能因為希安發明了反重力引擎吧,我不太清楚原理,但乘坐時,確實感覺不到重力加速度。”
李涼點頭。
錫森博士是一位生物學家兼電腦科學家,能瞭解太空梭的歷史已經屬於涉獵廣泛。
“啊……”老唐趴在護欄上,盯著下方臉色蒼白,“是沒開玩笑,火就是從那個喇叭噴的?”
越來越多的人趴在護欄上,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李涼仰頭,注視著眼前“科技古董”。
這是一艘標準的太空梭,中間黃色的巨大柱體是外儲箱,裡面裝著液體燃料,平行掛在兩側的是固體火箭助推器,太空梭,也叫軌道器,馱在外儲箱上。
一千年前,他讀過有關太空梭的科普讀物,如今只記得些名詞和大概意思,更專業的內容通通忘個乾淨。
還好不需要乘坐這玩意上天,否則這裡有沒有人會開先放一邊,更重要的是,他可知道,這種太空梭出事的機率不小,當年美國NASA的挑戰者號爆炸,震驚世界。
這時,塔姆走近,由於個子矮小看不到下面,它只能仰頭注視著太空梭說道:“喔,這是什麼東西?”
老唐嚴肅道:“塔姆先生,這是一根火箭。”
“你閉嘴,”李涼瞪眼。
趕緊打住,好好的河蟆人,別給帶溝裡,也成了復讀機。
他快速地解釋了一遍,認真說道:“……也就是說,這根大柱子會噴火,然後把那艘飛船送上天。”
“喔,很有想法的設計,”塔姆咕咕笑道,“也很有勇氣。”
“其他基理世界的文明沒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