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月餅,咱農家人中秋節吃竹葉粑粑,城裡人過中秋節就興吃這個。”許三花說著,就拿起盒子裡的月餅一人一個遞了過去,讓大家都嚐嚐。
跟大閘蟹一樣,這月餅眾人也是頭一回的吃,那裡頭包著的餡吃著也讓大家讚歎不已。
想著自家送去賀家的竹葉粑粑,老胡氏都不由得笑了笑,不知道未來親家他們可吃得慣。
……
中秋節一過,許三花的心情就無比的激動起來,努力了大半年的魔芋終於可以收穫了。
左等右等捱了四五天,八月二十一大早,許三花就坐上了馬車,後頭跟著田家有和秦興趕的馬車,以及劉春趕的牛車,一起往板橋村去。
板橋村的佃戶們這大半個月加工加點的將穀子全都打完了曬出來了,就是為了中秋節一過,好全家上下一心的收魔芋。
因此,都是激動得很,一大早的就都在村口來等著,見馬車果然今兒就來了,眾人興奮的都要叫起來。
都曉得中秋節一過魔芋就要收,附近幾個村的都望著呢,一見許三花的馬車往板橋村來了,得了風聲就齊齊跑來看大熱鬧,看好了魔芋咋收的,他們就能馬上往山裡林地的去挖野魔芋了。
這人就多得不得了,馬車到了板橋村口,就走不動了。
佃戶們擠在最前面,見了從馬車上下來的許三花就忙問道:“許東家,要準備啥東西,你說,咱馬上就準備起往地裡去!”
“家裡的鋤頭都拿上,還有籮筐,就準備這兩樣的東西就行了。”
許三花一說完,佃戶們每家都派了人回家去拿,剩下的就跟著許三花一起往桑樹灣去。
到了桑樹灣,許三花看著成片的魔芋樹都有了倒苗的趨勢,有些已經倒苗了,正是可以收挖的時候了,到處都催著魔芋豆腐呢,能挖就挖,她也不想著再多留留可以再長長的事了。
左右這也能挖不少了,孤山裡他們自個種的,多留留就行。
不止她急,這種魔芋的佃戶們也急啊,她怕再等等這人都要自己開挖了。
很快,大家都把家裡的鋤頭拿來了。
鋤頭雖是必不可少的農具,但鐵金貴,一家能有個一兩把鋤頭都是不錯的了。
許三花看著這每家佃戶不算娃子,便是成人勞力最少都要五六個一家的,就一兩把鋤頭,能幹啥?
不過想著每家就一兩畝地,便也沒多說啥。
曉得同來看熱鬧的都是想看魔芋咋收的,所以她也沒藏著掖著,連聲量都放大了些,邊說邊做。
從一人的手裡拿過一把鋤頭來,進了就近的地裡,蹲下身扒著根子看了看,看見半大的莖塊,笑了笑。
然後站起身,將鋤頭揮起來,看中合適的位置猛地落下,將根莖周邊的泥土都挖松,然後將埋在土裡的魔芋塊莖給起了出來。
起出來的球莖包裹了厚厚的泥土,許三花用手將泥土都扣掉之後,露出來像馬蹄一樣的東西。
許三花將連著得樹根用手摺斷,扔到一邊,將魔芋小心的捧起來,拿給眾人看,“這就是魔芋球,瞧見我是咋挖的沒?下鋤頭的位置一定要看好,儘量離樹根遠著點,一定不能將這魔芋球給挖傷了,要不然,我可是不要的。”
眾人看得仔細,又都是做過地裡活計的,聞言紛紛點頭應和,表示一定注意,這可是來錢的玩意,辛苦幾個月的,他們咋著也會注意的,要不然挖壞了不能要了,虧得可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