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鬼吹燈,裡面的人物大家耳熟能詳,裡面的故事也一個個非常精彩、精細。
它既是故事主導,同時也是人物主導,這樣的故事才真實,才圓潤,才能賺大錢!
但作為一個很拉胯的創作者,我感覺我這本書就是傾向於故事主導,腦袋裡先想好一個個病例,然後再把人物往上面湊,或者乾脆捏造一些新的人物出來。
這本書一共七十萬字,我估計裡面有名字的角色,估計都有一百個了
這簡直就離譜。
這其實也是我寫作能力不足導致的。
故事沒辦法自圓其說,沒辦法,只能拉一個新人物出來解釋、搭建故事框架,等這個階段的故事結束,這個人物也就使命完成了。
這樣的結果就是不斷有新的人物出現,筆墨被大量浪費,真正的主角團們沒有時間刻畫。
養青蛙的杜筱楠,妥瑞症的杜小明,官腔十足的張宏主任,護短的魏偉,這些人物我其實都沒寫好,很失敗。
如果非要選擇一種創作模式,我其實更喜歡人物主導型。
把角色寫活,讓讀者們去期待他們的發展、歸宿,這其實就是網文中期待感的終極解吧。
這真是需要下大功夫。
3、更新不給力。
這個沒啥說的,一天6000字這種網文作者的基本操守我都沒做到,我有罪,我伏法。
活該我賺不到錢。
大概就是這些吧,問題肯定還有很多,但人還是該一步一個腳印,下本書能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就很好了。
下本書會寫重生文,一個腎衰竭患者重生回到高考結束後,後宮餐飲業大概會是這個尿性。
諸位有緣江湖再見。
非常感謝。
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