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方應物此刻臉色很苦逼,但若換成熟悉的人來看,就會發現方應物的神態有種刻意為之的演戲味道。事實上,方應物的心裡頭卻是長長鬆了一口氣。
他孃的,梁芳總算把這些糟爛事情丟擲來了......方應物心裡默默的想道。不怕梁芳說這些,只怕梁芳不說!
梁芳忍不住又看了幾眼方應物,就好像獵人喜歡打量自己的獵物一般。但他卻發現,方應物的臉色漸漸的有所變化,說不出來的詭異。
沒等梁公公琢磨出什麼門道,便又聽到方應物對天奏道:“陛下!臣在私下裡,確實議論過陛下玉音之事,但絕無不敬之意!自忖實在是情有可原!”
梁芳對方應物的說辭嗤之以鼻。狡辯,接著狡辯,辯解的越厲害,皇爺的反感程度也就越高,誰願意拿著自己的毛病反覆糾纏?
方應物繼續解釋道:“而臣的本意,是眼見早朝陛下答奏吃力,便想要尋找治癒的法,以使得龍體舒康。”
周圍響起了輕輕的笑聲,但顯然只當方應物是說笑話了。宮城有如此多太醫,個個醫術堪稱是國手,這麼些年了也沒見將天的口舌毛病治好,方應物又何德何能?
等其他人笑完,方應物才道:“經過臣的研究,還真找出一個消解法,今日正要奏與陛下知曉。”
方應物不是開玩笑,他是說真的?眾人微微一愣,可是這樣做的風險很大,萬一稍有差錯,欺君之罪的名頭誰也擔不起。
方應物全然沒有任何擔憂,把握十足地說:“經過臣反覆實踐,發現以人之口舌,‘是’和‘知道了’兩種發聲都較為費力。但若發聲改為‘照例’,則聲氣通暢許多。流利上口。
所以臣斗膽諫言,今後陛下回答臣僚進奏時,大可用‘照例’來答覆,如此或可消解陛下答話的困擾。”
照例?朱見深聞言大感興趣,當場試驗了幾次,口反覆吟哦“照例”兩字,果然比“是”和“知道了”通順上口、好說好講。發起聲來輕鬆許多。邊上其他人也都忍不住試驗,結果發現確實如此。
如此成化天忽的喜笑顏開、龍顏大悅。在早朝上,當著所有武百官的面前答覆進奏,對有口吃毛病的他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和尷尬難堪的事情,沒有人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自曝其短。
卻不料如此輕輕鬆鬆的便能解決掉......天指著方應物道:“你用心了!”
此言一出,梁芳臉色立刻黑了下來。“照例”這兩個字獻上去後。解了天一個心結,再追究方應物究竟有沒有私下裡議論宣揚天口吃,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此刻梁公公產生了深刻的懷疑,難道方應物連這都是有備而來的?若真如此,只怕另一件“勾結商家侵吞內帑飽私囊”的指控也不構成任何殺傷力了。
這已經是他今日最後的殺招了,如果連這都難不住方應物,眼下可是再無後手。更要命的是。從人性角度來說,方才先讓方應物背了片刻黑鍋,然後再反轉,一波一折只會讓天更興奮。
想至此處,梁公公不敢再賭最後了。今天他可是勢在必得,一定要放翻方應物,除掉這個實際上的最大阻礙!如果連最後一件讒言都不能生效,那麼豈不是隻能眼睜睜看著方應物得意?
情急之下。梁公公也小有急智,連忙隨機應變的對天奏道:“方大人有功於陛下,何不升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