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國際倒爺,從海上貿易開始崛起> 第二百五十三章:龐大的戰爭機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三章:龐大的戰爭機器 (2 / 3)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林嶺東豎起大拇指,這手筆也大得可以。

猖狂到,去改建整個軍工綜合體!

對方的目的,他也算大致的明白了。

這要講到蘇連的情況,他和其他的國家,有本質上的區別。

他的軍費開支,在GDP中佔比極重。

歐洲國家普遍的軍費支出,在GDP中不到3%。

米國普遍在7.5%左右。

而蘇連方面,最低也是15%以上。

博日涅夫時期,最高達到過20%以上,實際佔比超過30%,是歐洲的10倍以上。

他的軍工建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軍工廠,而是一個無比龐大的生產鏈條,名字叫“軍工綜合體”,由蘇連的軍事工業委員會領導。

旗下包括的產業之廣,鏈條之長,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望其項背的。

其前端產業鏈,便包含了機械鑄造、化學實驗、汽車組裝、航空研發、道路運輸、石油煤炭、水泥混凝、河沙基建,輪到後端產業鏈,才是槍炮彈藥、坦克飛機、艦艇發動機等等製造工廠。

這麼長的流程,導致軍區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

連高速公路,鐵路,城市建築,乃至紡織工業,服裝工廠,甚至電視工廠都是軍區名下。

軍區的產能和勢力,遠遠的大於地方。

士兵比農民還多,參與軍工建設的,遠遠超越經濟建設。

到了80年代末,經歷阿富汗戰爭的需求刺激,蘇連的軍工產值,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

近75%的科學研究和實驗設計,都和軍事工業綜合體有關。

全國三分之一的居民,都圍繞著軍工企業生活。

地方上,可憐的產能,全都為軍隊提供物資。

一旦爆發大戰,戰爭機器全力運轉,國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牽連進這個戰爭機器當中,達到全體總動員的目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