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國際倒爺,從海上貿易開始崛起> 第二百三十六章:徽商《牙行寶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六章:徽商《牙行寶典》 (2 / 3)

林嶺東比較豪橫,阿尼爾和柯伊拉拉,提了個大口袋下來,每個紅包1000塊。

“阿東啊,這是阿婆的一點心意,今日返鄉大吉大利,祝賀你飛黃騰達呀。”

“謝謝了劉阿婆。”

林嶺東奉上紅包,接過盤中的禮物,自有幾個家中的小孩子,拿過來放到堆好的喜臺上。

這個環節,叫做堆喜。

收了禮,還不能帶回去。

就放在路邊,擺一個喜臺放起來。

供給返鄉的流民,出去的番客隨用隨取。

完全免費。

他們徽州這一脈比較豪橫嘛,出去了還能回來的,大都是豪商富賈,每個地區的人,似乎都有種特殊的技藝傍身,就好比四川人外地討生活總離不開麻辣燙,新韁人討生活總離不開羊肉串兒,老京城離不開吹糖人兒和糖葫蘆,天津的離不開大麻花這樣。

而徽州人,處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一馬平川,交通方便,農閒時便喜歡組織商幫馬幫,架子車隊,船隊竹筏到各地經商,傍身的手藝是挑貨郎,混不下去了整個扁擔,弄個小推車什麼的,賣點針頭線腦布鞋手套之類,掙到錢了就開商店。

是有套路的。

什麼時候該賣什麼,怎麼賣,有什麼講究,都是有套路的,可以說家家都有一本生意經,像他們老林家,也沒什麼學問,可阿叔公50多歲高齡,在一窮二白的時期,還能率著家族中人創業崛起,也是有套路的。

家中有藏書一部,名為《牙行寶典》,共有三個分卷。

山川地理,水陸要衝,買空賣空。

由先祖林清願在明萬曆年間成書,後人慢慢補充而成。

經商的思想形態,可謂刻到了骨子裡面。

開了商店之後,積累到足夠財富,就會進行究極轉變,他們徽商這一脈的精髓是,做商入商變行商,財源滾滾達三江,有錢就組織船隊馬隊,進行長途貿易,絲織品,棉麻,羊毛,陶瓷,鋼鐵,火藥,藥材,書籍,胡椒,幹棗,香料,銅鏡、漆器、鐵器、貨幣等等,無所不賣,無所不運。

一般來說,都會幹到國外去。

思想形態就不一樣。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寧肯三年睡地板,也要自己當老闆。

一般來說,只要不遇到亂世,都能夠慢慢的發展起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