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了金三石,王晨也是馬不停蹄的對龍芯他們折騰出來的晶片進行了檢測。
果然和自己想的差不多,這晶片雖然是設計出來了但毛病依舊不少。
可以說,這晶片只能算是虛擬成像裝置的特供版,其他人除了官方但凡有點腦子的都不會用。
發熱這些就先不說了,整個底層框架全部放在了最佳化鴻蒙系統上。
這不用想肯定是華為的手筆。
畢竟他們不光給了設計圖還有海思全程參與。
而且虛擬成像裝置的表系統也是華為在折騰,這取巧什麼的還是相當的方便。
透過調取底層程式碼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驅動的所有設計都是圍繞著虛擬成像裝置的兩套系統來的。
放棄了範相容,將所用的精力都花在了一個點上。
那就是集團性運算。
沒錯,如果說這款晶片和主機板乃至於驅動有什麼能入眼的,怕是也就只有這套演算法了。
這套演算法也同樣是專門為這塊晶片量身定做,透過主機板上特殊的裝置配合能夠最大化CPU的算力。
並且主機板與主機板之間還擁有一個極為特殊的並聯卡槽,這個卡槽相當的長,幾乎和主機板寬度持平。
裡面兩排並列的針腳也足以讓懂行的知道,這是兩個超高速的左右槽孔。
透過這兩個大的有些離譜的玩意,串聯在一塊的主機板就能發揮超乎想象的算力。
相當於每一個主機板都是一塊CPU的核心區,而這些主機板串聯在一塊那就是一個特大號的CPU。
不光如此,為了最大程度發揮這個設計,華為還在表系統裡面專門進行了除錯,讓系統能夠最大程度的相容這個硬體。
也正是這些加起來,龍芯他們才終於是勉強達到了1+1大於2的這個目標。
當然,這個說法也有些討巧,他們這個設計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並聯的CPU越多所併發出來的算力就厲害。
並不是真的就兩塊CPU加起來大於一塊3990X。
按照他們的設計,差不多並聯三個主機板也就是十二塊CPU的時候,就能達到這個算力對比。
整個測試下來王晨也有些無奈的摸了摸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