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小心點,抬高手,動一動...”
“是這樣嗎?”
“對對對,感覺如何?”
“介面有點麻麻的,不過還好不影響操控。”
“那是生物電流,你能感覺的到那看來還需要再最佳化最佳化,控制起來又沒有什麼延遲?”
“沒,挺流暢的,就是還是抓不住杯子。”
“抓不住正常,現在的硬體還沒有徹底組裝好,手指部分還有近三分之一的零件沒安裝上去。”
“嗯哦,其他的就沒什麼了。”
“好,先放下來吧。”
這天,王晨的實驗室內,周波正坐在椅子上不斷地活動著手臂。
一條看起來有些粗糙的機械手臂正掛在他的斷肢處。
旁白的顯示屏上,隨著周波不斷的折騰,大量的資料正透過一條網線進入到王晨專門開發的一個軟體中。
看著分析列表上不斷重新整理的數字,王晨揉了揉腦門這才滿意的讓周波停下。
就在前兩天,王晨終於是完成了醫用義肢的第一階段開發。
雖然看起來有點朋克的感覺,但實際功能已經相當完善。
就是手掌部分還沒弄好無法進行更細一步的操作。
為了方便除錯,王晨是暫緩了組裝工作先讓周波過來穿戴上看看感覺。
還別說,第一次穿上週波就能正常的做出一些常規的手勢。
腦電互動裝置加上介面處的生物電流感應裝置能夠完美的識別人體訊號。
就是有一些組裝上的BUG和王晨之前沒想到的點需要修改修改。
這不,兩天下來王晨是對整個義肢進行了幾十處的調整,這才讓整體的運轉更加協調。
用螺絲刀將固定在周波斷肢出的義肢取下,王晨還仔細觀察了一會對接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