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賣的那種菌包,都是塑膠薄膜包裹,裡面菌絲基本已經發育完全,只等人在按摩上劃出開口,時不時噴灑水滴保持溼潤就能長出蘑菇。
魏嵐這個是從頭開始,高溫可以解決細菌問題,提供菌絲髮育的環境,木屑積攢起來可以做菌包使用。
突然想到現在好像沒辦法找到後世那種結實的塑膠按摩,魏嵐捏著石子在地上無意識寫寫畫畫,那要怎麼辦呢?
結實……
密封性……
“有了!”魏嵐眼前一亮有了主意,在地面寫下三個字做“臨時筆記”。
或許,罐頭瓶可以代替。
不光可以培育菌絲,以後改造成“試用菌包”來觀察也不錯。
說幹就幹,之後幾天魏嵐就把計劃實施到底。
為了給木屑高溫殺菌,特地縫了一個布兜裝木屑,壓緊實了才丟進鍋裡煮。
罐頭瓶也是一樣,洗乾淨放進鍋裡煮,之後小心撈出來放到安靜地方靜置放涼。
其實這樣還是會滋生新的細菌,但是這已經是目前較為完善、實用的方法,魏嵐打算先試試,看看情況再慢慢改善計劃。
大食堂有現成的蘑菇,都是前幾天陸陸續續採的。
這天氣山裡正是撿蘑菇的季節,不少婦女抽空也會去撿,只是到底還要幹農活,就被魏嵐她們佔了先機,採了不少回來。
就算量不大,也不能一回就吃完,更何況是量大的情況下,那就更不可能。
蘑菇莫約有兩三種,瓣兒碩大結實的平菇,拇指大小的草菇,雞蛋大小的香菇也有幾個。
孢子是粉塵狀,肉眼看清很難,更別提採集,魏嵐又是個門外漢,只能憑感知和感覺來操作。
挑了一簇看起來長勢較老的平菇出來,魏嵐她蒸煮殺過菌的竹籤在平菇頂頭傘面輕輕刮取,最後將刮取傘面的那節竹籤掰斷放進罐頭瓶裡,面上覆蓋同樣經過殺菌的木屑。
同樣的辦法有在香菇上面實施一邊,草菇太過常見,魏嵐想了想,只剩下兩個空的罐頭瓶,索性放棄。
為了以防竹籤收集孢子不成功,第二份試驗品裡,魏嵐手法更加簡單粗暴,直接取了蘑菇表面的一部分放進罐頭瓶裡,面上蓋滿木屑,之後緊緊扣上蓋子放進房間寫字桌子底下。
採取孢子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種植蘑菇,端看一週後這幾個瓶子裡能不能長出菌絲。
魏嵐放好瓶子後,忽然覺得這樣有點草率。
從抽屜裡抽出本子撕下一頁,對摺分成四張小紙條,分別寫上時間和竹籤、蘑菇部分等資訊。
之後魏嵐又在本子上分出四頁,每一頁下對應紙條寫下四個罐頭瓶的編號,以此作為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