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流量的轉型之路> 第二百三十八章專輯發行的那點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八章專輯發行的那點事 (1 / 2)

一首歌的翻唱權,翻唱一次的價格在幾百到幾萬不等,甚至要是永久性的版權,買回去改編,然後自己出專輯的話,傳唱度高,質量好的歌曲,一首歌的價格要上百萬都有可能。

當然,要是正常的情況的話,一般是在十幾萬,幾十萬。

而這個版權費如果不是歸某個唱片公司所有,一次性買斷的話,又涉及到詞、曲作者分賬問題。

編曲、樂隊和製作人是在製作歌曲的時候,已經付過錢了,所以他們不算在內。

國內發行實體專輯之後,除了要先扣除唱片公司等各方服務費、成本等費用,也就是編曲、製作人,歌手籤的唱片公司這些。

之後還有負責發行的唱片公司,一般這些人要拿走一張專輯百分之八十五的收益,而詞、曲作者只有百分之十五,要是詞曲不是同一個人,兩人一般是對半分,也就是說每個人最後也就是百分之七點五的收益。

這種分配方式,也是實體專輯為什麼一下子就被數字專輯擊潰的原因所在。

數字專輯,歌手所在的公司與發行的平臺一般是七三分成,影響力極大的,如章珏這種,直接是九一分成。

因為章珏的歌不僅是給平臺帶來收益,還能夠引來流量,你要是不拿下,別的平臺會給出更優惠的分成,最後就是眼睜睜的看著無數粉絲跑別人那裡去了。

兩種一對比,就知道哪種方式對歌手更划算了,沒有那麼多中間商經手,雖然專輯的價格下來了,但是歌手能夠分到的反而更多了。

而翻唱權這種就像是專利技術一樣,你用了我的專利,就給我交專利費用,版權在誰手裡,給誰錢就行了,如果是歌手握有版權的話,一般詞曲作者也是對半分。

像高橋孝和中孝堂兩人所要的翻唱權,其實是想要買下版權,然後回去自己改編,發行。

“這是我們想要買下版權的十首歌,您看看,我們非常有誠意的給出了三百萬人民幣的價格。”

高橋孝從公文包之中拿出一張紙,遞給何媛。

何媛接過來看了一眼,便說道:“三百萬太少了,如果只是這個價格,那你們兩位請回吧。”

章珏拿過來看了一下,發現十首歌分別是:、、、、、、、、、。

高橋孝皺了皺眉頭,將這個問題反推了回來:“那何小姐覺得多少錢合適?”

“一千萬吧,一首歌平均一百萬,以這些歌在華夏境內的火爆程度,這應該不過分吧?”

何媛神情平淡,說出來的價格卻讓高橋孝眼角抽了抽。

如果這十首歌都要改編,然後在島國發行的話,那最重要的就是曲子,像這種,詞曲無疑都是質量之作,但是,最重要的卻是唱腔。

雙方的文化氛圍是不一樣的,改編之後未必會在島國受歡迎。

給出一百萬,可以說是比較值,但有些歌,改編風險很大。

“何小姐,您這價格有些太高了,五百萬怎麼樣?我們已經非常有誠意了。”

何媛笑了笑:“最好的誠意就是價格給多一點,這樣吧,看你們大老遠跑過來,就九百五十萬吧,我們也非常有誠意想要和你們合作。”

“這樣吧,我們幫章珏先生將他的兩張專輯在島國發行,我們只拿八成,至於翻唱權,我們給六百萬。”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