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坐在酒店辦公桌上的赫曼看著伊莎從美國給自己發來的電子郵件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其實在所有人看來果果身上發生的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完全沒有必要讓赫曼大老遠的從荷蘭跑到泰國來處理這個事情。
但是在赫曼看來與其說是來泰國製造這次【偽次貸危機】不如說是赫曼為了加快他在東南亞產業的佈局和落地。
隨著美國經濟發展的加快,作為掌握著零售業頭部企業的赫曼其實很明顯的就感受到了整個美洲以及墨西哥部分地區的經濟增長緩慢了。
所以赫曼一邊在積極佈局線上企業,另外一邊也在積極搶佔印度、印尼、新加坡、泰國、中國沿海城市市場。
但是隨著赫曼旗下資本逐漸深入這些地方,赫曼碰到的問題也就越多。
其實這些赫曼很理解,畢竟赫曼的名頭也僅僅是在部分人群裡面流轉~
就跟王健林一樣,如果當初不是王健林收購AMC集團,美國也沒有人認識萬達集團,所以赫曼就在所有的地方選擇了一個比較好拿捏的市場準備“殺雞儆猴”。
赫曼選擇泰國並不是無的放矢。
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還是要從索羅斯成功阻擊泰銖說起。
20世紀90年代中期,連續幾年的國際貿易收支逆差迫使泰國政府丟擲大量外匯,泰銖明顯出現高估,“索羅斯”引領得“金融大鱷”們預測泰銖會貶值,便將其當成了獵物。
所以索羅斯成功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
當時的泰國為了儘快的擺脫掉經濟危機的窘境和不斷下跌的匯率首先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積極引進外資,所以一大群遊離在境外的【能源資本】和【金融資本】很快的就被泰國本土優渥的招商政策所吸引。
其實這些事情很諷刺,因為在去泰國投資的那些資本當中有相當多一部分的人都和索羅斯關係匪淺~
當時的亞利桑那州聯合銀行背靠奈飛國際能源,當時也參與了泰國的邀請。
但是亞利桑那州聯合銀行並沒有對當地進行實業投資,而是隻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對本土大量中型實業資本進行資產抵押以及借貸。
在這種情況的背景下~
詹妮弗·康納利帶著一大堆人去向泰國本土提出了一個看似無理的要求,那就是發生在果果身上的事情我們不追究了,但是希望泰國本土可以允許【BBL通訊集團】併購掉【AIS通訊】。
如果說【AIS通訊集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是如果說到每次大家去境外旅遊,大家每次都使用的流量以及短期訊息卡,都是這家公司所提供的服務。
如果說中國移動集團是頭部企業,那麼【AIS通訊集團】就是整個東南亞最大的【臨時通訊供應商】。
其實赫曼早在很久之前就看中了這家企業,只不過泰國本土抱著這隻金公雞一直捨不得賣。
所以藉著果果這次發生的事情和蘭道爾的支援,赫曼想借機向泰國本土發難。
“叮鈴鈴”
低頭沉思的赫曼聽到電話鈴聲之後並不著急接,而是轉頭看了一眼坐在床上正在看報紙的詹妮弗·康納利~
“對方是不是還沒有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