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一上萬,無邊無沿。
其實,對於飛機來說,也是這樣的,只要飛機的數量超過100,那麼覆蓋的面積,相對來說也是無邊無沿。
因為飛機不管是上下還是左右,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間和間距,八十多架飛機,已經可以讓人做到滿眼都是你了。
那如果,讓用21世紀的煙花佈滿這個時候的滇邊上方整個天空,又有多難呢?
一點也不難,因為,陳瀟的高炮營現在就是這麼做的。
以往的防空炮彈,要不就直接是碰炸引信,就是需要直接打中才會爆炸,才能擊落敵機,跟槍的原理是一樣的,用一支步槍要多艱難才能擊中敵機,用那種炮彈的話,難度也是一樣的。
另外一種就是延時引信,需要炮兵先觀察是敵人的飛機有多高,然後根據高度以及距離調整炮彈的延時引信,讓炮彈飛到飛機所在高度時,才會爆炸。
但是,目測飛機的高度,會有一定的偏差,並且飛機不是死的,而是活著,可以改變高度以及航向。
正因為如此,高炮想要擊中敵機,難度非常大。
所以才會有二戰初期的資料,幾千發高射炮彈打不下一架飛機。
但是,近炸引信不一樣啊!
這玩意兒是是高科技產品,主要敵機靠近50m或者30m,自己就爆炸了。
所以只要看準敵機在什麼方向過來,打擊目標是飛機的前後左右下五個方向,往外30~50m左右都可以觸發炮彈引信的爆炸。
&n半徑左右,但是形成的彈幕攻擊在半徑500m以內,都有一定的攻擊性,特別是對飛機。
這樣一改,防空高炮的效率一下子從以前的幾千發炮彈都打不下一架飛機,變成現在有可能30~50發就能打下一架飛機,甚至如果熟練的話,會更少。
現在三個高炮陣地,每一門炮都劃好了所負責的區域,他們不需要轉向太多,不需要移動太多,他們只負責自己的區域。
每一門炮負責的區域,都是挨著的,你躲過了這門炮,躲不過另一門。
所謂天羅地網,說的可能就是這樣。
在地下工事的觀察口,李燻柳一點都不吝嗇相機裡面的膠捲,天空中的日軍紛紛往下掉飛機的場景,讓她打了雞血一般摁下快門。
“看到了嗎?看到了嗎?已經掉下來二十幾架飛機了,你數了嗎?”
李燻柳激動的一邊拍照,一邊問她的助手,一邊淚流滿面。
這樣的場景太好了,如果天天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她寧願少活20年。
掉下來的不只是二十幾架飛機,還有更多,更多。
這就是一個圈,傳說中的包圍圈,不過不是針對步兵的,可是針對日軍的航空戰鬥隊。
所有的高射炮群,如果不是因為是戰士們的體能以及供彈方式的限制,按照理論速度,qf3.7英寸高射炮最快一分鐘能發射70枚炮彈。
當然,那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光是供彈,就很消耗時間,現在高炮營,只能勉強的應付讓炮火不停。
對,就是炮火不停。
他們不對目標,只對準自己負責的區域,在停火命令沒有下達到他們手中之前,炮火不能停。
就是這麼奢侈,奢侈到嚴楠只感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