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以戰養戰,有史可考,功績顯著者最遠非冠軍侯不可。
冠軍侯帥部下攻入大漠,一路上就糧於敵,拋卻了輜重糧草,減少了負擔,提升了速度。
所以敢於用區區800人,直挑匈奴老巢,還輕鬆躲過追兵的追殺。
就糧於敵,這是一個險招,一旦從敵人那裡拿不到充足的糧草,或者食物,死了就是自己。
所以哪怕是成吉思汗,他的西征隊伍也得趕著牛羊和母馬西行,到最後甚至哪怕後來沒有牛羊,也有母馬。
龐大的母馬群就是西征軍糧的來源,也是一種最低保障吧!
畢竟高質量的軍糧還是要搶奪自敵人的,總地來說,就連成吉思汗都不敢把自己軍糧的來源,通通都指望就糧於敵。
因為就連他們,都不敢說自己能隨時從敵人那裡拿到補給,那個時候西方的敵人都不過是渣渣,他們都不敢這麼大意,依然還趕著母馬群作為最後保障。
就連現在的日軍,都不敢完全的從他們的佔領區增量維持他們的軍隊,還得從其他地方或者自己的島國運糧來,但大多數糧食來自於東四省和朝鮮,灣島。
但是就有這麼一個營的傻大膽,他們真就用那個膽子,把自己的軍糧來源,寄託在所謂的就糧於敵上。
不知道是該說他們傻,還是說他們膽子大,但如果非要評價一句的話,只能說愚蠢!
這裡所說的蠢貨就是龍文章,阿譯,孟凡了等人。
這裡所說的就糧於敵,這個糧並不只是糧食,還有彈藥。
是的,經過六七天的消耗,他們的彈藥不足了!
從陳瀟那裡,他們學到了火力即是正義的真理,所以每次偷襲最起碼15個擲彈筒,甚至20個。
一通炮彈下去,也不能說什麼也沒撈到,但戰果寥寥。
這麼幾次之後,他們的炮彈已經捉襟見肘。
按說這個時候,既然面前的日軍沒有空子可以鑽,而且人數眾多,比他們多了兩倍還多,事不可為,他們當立即遠遁,不說千里,五十里總得有吧!
但是他們不,日軍的不抵抗,日軍的龜縮,讓他們有了個錯覺,他們以為日軍一千多號人,在自己在三百多號人面前是處於弱勢的。
所以他們,每天的攻擊都頗為頻繁,日軍從來不出陣地來追他,但是炮火還擊還是有的。
但這種還擊,很像膽怯或者是被迫無奈,反正就沒有日軍衝出戰壕來跟他們拼命,所以所有的西南義勇軍飄了!
他們忽視了自己手裡面越來越少的子彈和炮彈。
就糧於敵,甚至有首歌是這麼唱的:“……沒有吃,沒有穿,敵人給我們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但是,敵人的槍炮在那,你要什麼條件下才能拿到他?
當然是弄死他!
可是,現在的龍文章孟凡了他們,沒有辦法弄死日軍,然後再去搶奪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