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小隊長閣下,為何撤退?敵人應當在10~15個人左右,手持衝鋒槍和步槍。
雖然小隊長閣下死在對方的埋伏之前,但那是有心算無心,如今我們有了防備,難道四十多個大日本皇軍士兵,還怕十幾個人嗎?
這對我大日本皇軍來說,只要不大意,不說以多打少,就算是以少打多我們也沒有任何問題。
難道,副隊長閣下看出了什麼蹊蹺?”
一個小分隊長詢問道。
順位接替指揮的副隊長點了點頭:“我們雖是先鋒,當勇猛爭先,但並不是送死,而且是毫無意義的送死!
很明顯,這是對方挑的陣地,既然是對方挑的陣地,對方肯定比我們熟悉,所以對方佔了地利。
而且,我不相信對方只有十來個人,就敢挑釁我大日本皇軍的一個小隊。”
十來條步槍,最多不超過三支衝鋒槍,這倆分開沒啥,組合起來也不過是一個班組的火力!
但是,對方放過前面的幾個日軍搜尋前鋒小組,一直到小隊長那一組,對方才開槍直接幹掉了小隊長他們八人。
由此可見,對方並不是倉促應戰,也不是倉促設伏,而是有計劃,有目的的伏擊了他們一群人。
這種情況下,剛接替指揮的副隊長,根本就不相信對方只可能有十來個人。
所以,對方突然襲擊小隊長,然後馬上撤退的原因是什麼?
很可能就是想將自己引誘上去,引入他們的包圍圈,每一個日本的低階軍官都是上過學的,都有作戰經驗的才會被派來東南亞。
否則區區一個小隊長也不可能因為擔心埋伏而想出讓一個小隊分成十個小組間隔50~100m往前突進。
日本人的這個副隊長,也不是個吃素的,攻擊上去後感覺不對立馬後撤,並且佔據有利地形進行防禦。
這種反應,難怪英國人被打的落花流水,跑的比敵人進攻還快。
龍文章畢竟第一次指揮戰鬥,反應過大,並且看到對方退去那一刻他急了,剛想追下去。
誰知道,日軍的副隊長也是個狠人,他的人雖然都在密林中設防禦陣地,但既然是密林中,那他的擲彈筒根本就用不上。
所以他一進入另一旁的密林,馬上下命令,讓擲彈筒兵攜帶裝備迂迴到另一邊的路上,但是不能太遠,擲彈筒的射程必須要覆蓋這一片區域,也就是五六百米以內。
龍文章領著人衝下來,從對面的密林挑釁開槍,他的本意很明白,擺出追擊的架勢,我十來個人,我就敢追著你跑。
對方密林中的歪把子,也朝著這邊掃射,區區三,五百米,歪把子機槍的威懾力還是有的。
檢視到設伏人員還是藏的挺穩,日軍的副小隊長整好以暇,命令6挺歪把子,打打停停,就是弄出點聲響,對方如果忍不住就攻過來,如果忍得住,那就讓他再忍忍。
龍文章也並沒有腦袋發抽,就敢用這十來個人真正去攻擊對方几十個人,他現在的任務,只是誘餌而已。
日軍的歪把子機槍打打停停,鬧出來的聲響,其實就是掩護迂迴包抄的擲彈筒兵。
果然就在龍文章再次挑釁的時候,幾枚擲彈筒專用炮彈扎進了這片區域,然後不停地轟炸。
順著他們打槍的位置一直往上延伸,竟然把龍文章還有其他十幾個人覆蓋進轟炸範圍內。
也幸好是密林,轟炸的效果並不算太好,山高林密的被樹木都擋住了彈片,但還是有三個人受傷,兩個男兵,一個女學生侯思遠。
不過幸好兩個男兵都是輕傷,彈片劃過而已,女學生侯思遠就嚴重了,被彈片扎進了腹部,血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