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將軍好凶猛> 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 (2 / 4)

這也令秦鳳行營、靈武行營兩路兵馬挺進河西地區,無法獲得地方民眾的支援。

這與之前收復河東、河北等地的情形,完全不一樣;戰場環境也迥異於以往。

當然了,不能在西線一舉取得決定性的戰略優勢,也並不出人意料;成功收復秦州(天水)及橫山地區,也可以說是初步實現了切斷高氏與赤扈人聯絡的戰略意圖,也將西線疆域恢復到永熙年間的水平。

從大的戰略上,西線戰事並不能算是受挫,只是沒有達到一洩千里的快感而已。

鑑於此,王憲、韓時良等將也不再執著於快速佔領、控制整個河西地區,而是上書請求秦鳳行營、靈武行營短時間內先將重心轉到天水、橫山防線的建設上。

其中秦鳳行營除了經營天水防線外,還將在陳倉、祁山等地建造軍壘塢寨,從北線完成對西秦路的封鎖——這也是確認高氏冥頑不化,不惜與赤扈人勾結也要妄圖行裂土割據之事後,軍情參謀司早就擬定的策略。

靈武行營在經營橫山防線的同時

,韓時良則主張接下來需要不斷派遣精銳兵馬,對佔據整個西套平原的靈武地區進行不間斷的軍事襲擾,甚至不惜摧毀田宅,將這一地區的党項人強行驅趕或擄掠到關陝腹地安置。

既然這一地區的党項人寧可充當赤扈人前驅,拒絕漢人入主,靈武行營短時間內也就沒必要試圖去降服他們。

韓時良主張據橫山防線,不斷用各種軍事手段,削弱乃至徹底摧毀橫山以西靈武地區的軍事潛力,除了要將赤扈人驅逐出去外,同時也要將那些不甘屈服的党項人驅逐出去或強遷到關陝腹地安置,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將這一片地區清空出來。

北起石嘴山、西接賀蘭山的西套平原,黃河從其間滔滔而過,乃是河西地區最為重要的農耕種植區之一。

又由於西套平原往東,與陝西西北部的涇州、原州、環州、慶州及延州等地區之間,隔著數百里遼闊的荒漠高原(位於黃河幾字彎懷抱之中的鄂爾多斯高原),氣候環境惡劣,糧秣運輸補給困難,因此作為西北重要農耕區的西套平原,對帝國日後統治賀蘭山以西、以北的遼闊地域,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在戰略地位上能與西套平原相提並論的,也只有青唐羌舊都所在的河湟地區。

倘若能將這兩個地區的土著部族較為徹底的進行清理、驅逐,自然也方便日後遷入數十萬計的漢民,徹底在這兩個地區生根發

芽、棲息繁衍下去——唯有在這兩地站穩腳跟,帝國未來才能更從容不迫的統治萬里遼闊的西北域。

徐懷很快就批准韓時良經營橫山防線、據橫山防線襲擾、以騰換之策削弱西套平原的戰略。

從長安京兆府出發北上直抵延州的馳道,歷代都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北地區的核心要道,最早修建於春秋戰國時期,也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後所修築的最為著名的直道之一,之後漢晉隋唐都屢屢修繕——在大越立朝以來,延州道更是京兆府增援御羌防線的核心通道。

這三四年來,延州道也是在新武關道之後優先得到修繕,確保糧秣等物資能源源不斷的運抵靈武行營及朔方行營的駐防區。

地形險峻複雜的橫山與南側的白于山,共同組成西套平原東翼的藩屏,也位於延州道的輻射範圍之列,其南翼還有一條涇川道,經原州通往涇水上游的涇源,而後再經與涇水大體平行的雞頭道東入京兆府長安。

韓時良最先做的,就是透過延州道及涇川道,將橫山、白于山等地三四萬党項人,強行遷往關陝腹地安置,再從關陝、河東等地徵召一部分降附漢軍出身的投誠輜兵及家小,填入橫山、白于山地區,與守軍一起鞏固從東翼邊緣包圍西套平原(靈武地區)的防線。

雖說整個中原地區,在經歷赤扈人近二十年的慘烈蹂躪後,人口下降得厲害,但整個陝西行

省還是有將近三百萬的人口基數在。

而党項國最為鼎盛之時,總人口也才三百萬出頭。

作為党項舊都所在的興慶府,這些年同樣遭到極其慘烈的摧殘,党項貴族要麼被赤扈人屠殺,要麼被俘虜到漠北,因此一度人丁繁茂的西套平原此時也剩不到三十萬人口。

依託中樞源源不斷提供的物資支援,依託靈武行營五萬精銳戰兵,利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將棲息於西套平原上的党項人驅逐出去或強行遷到關陝腹地安置,同時從內地遷徙二十萬左右的民眾過來進行騰換,並非一個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方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