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老吏老卒經歷太原守衛戰之後,生死早就看開了,但絕不想死得窩囊啊。
看著諸多老武吏熱淚盈眶的帶著子弟持刀單膝跪在河灘前請戰,張雄山、朱桐他們這時候才徹底明白過來,徐懷為何有獨闖建鄴以抵胡虜的自信了。
建鄴附近有七八萬太原遺民安置於山澤湖蕩之間的軍寨之中,除開已編入禁軍的子弟外,至少能徵募七八千以命相效的青壯健銳。
而此時駐守建鄴等城的兩萬宿衛禁軍,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將卒,乃是太原遺民子弟——他們得知徐懷親至建鄴抵禦胡虜,所爆發出來的激昂鬥志,胡虜需要消耗多少兵馬才能打滅掉?
朱沆此時卻是心情複雜,一方面感到建鄴解圍有望,一方面也是沒有想到徐懷在太原遺民心目的地位,已經無人所能取代了。
許蔚已逝,文橫嶽也奄奄一息。
而這些太原遺民曾幾何時乃是先帝奠定權柄的基礎。
想汝潁會戰期間,多少大臣勸阻先帝親征,先帝一道詔旨,諸軍雲集,完全不受眾臣掣肘。
也曾幾何時,太原遺民也可以說是趙氏宗室立足江淮的根基,就算紹隆帝登基之後,與汪伯潛、楊茂彥等人百般排斥張辛、劉師望等先帝舊系,也沒有覺得太原遺民會有什麼問題,也是排除困難,儘可能將太原遺民安置在建鄴附近。
太原遺民之前的表現也絕對令人滿
足。
除了兩座被假扮敗兵騙開寨門、主要也是想接納禁軍敗逃的軍寨遭受滅頂之災外,其他軍寨無一投降或陷落,無數青壯甚至滿頭蒼蒼者仍然勇敢的拿起刀槍進行積極的防禦抵抗。
這一切都證明太原遺民乃是趙氏宗室堅固的藩籬。
然而從今往後,一旦徐懷與趙氏宗室分道揚鑣,太原遺民會選擇站到哪一邊?
眼前的這一幕,應該有所昭示了吧?
…………
…………
“使君,除千餘步甲從東岸逼近過來,還有一隊兩百餘眾的騎兵從牛首山以東的草汊河淺灘淌水而過,應是往這邊合圍過來!”
登岸後張雄山就立刻安排數名斥候登上仙窟嶺東峰負責偵察警戒,這時候一人飛奔趕來稟報。
除了草汊河東岸的千餘步甲、從上游方向淌水繞馳而來的兩百餘騎,此時還有三十多艘大小戰船往草汊河口駛來,看情形是要將他們合圍於河灘殲滅。
這並不難預料。
徐懷率五百親衛在躍龍寨東南方向上岸後,五艘龜甲戰船則繼續溯流而上。
沿草汊河繞過牛首山繼續往南,進入溧水縣境內,不再是狹窄淺灘的河道了,而是西漪、石固等湖蕩數十里相連,往西北角又有青戈江從當塗縣西部通往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