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王溝位於潁水以南二十里,從廟王溝往東約五十里,乃是蔡河入潁水的河口;河口往東十數里,就是陳州冶宛丘城,也是嶽海樓的大本營。
從廟王溝往北,渡過潁水,則是隸屬於陳州的西華縣城。
從廟王溝到宛丘城,潁水大體呈東西流向,往南傾斜的角度很小;而蔡河流經西華縣城北側,之後直到流入潁水,大體呈西北往東南斜線流淌。
這就使得徐懷率部突襲汴梁的兵馬,經蔡河南撤,只要進入西華縣境內,往後蔡河沿岸每一個點,與廟王溝都是五十里等距離——這也意味著西華縣境內每一個點,都可能是徐懷率領突襲汴梁之兵馬,脫離蔡河強渡潁水南撤的選擇。
同時又由於廟王溝距離楚山在滍水北岸的營壘群約四十餘里,可以說是完美的中轉據點——楚山於滍水北岸的兵馬,此時就直插廟王溝而去,也容不得嶽海樓會聯想到其他方面去。“那我們就在廟王溝兩側,將其南北聯絡切斷,拖延到鄭州兵馬及平燕軍援師趕來合圍!”嶽海樓重重的敲打著河淮堪輿圖上標識出來的廟王溝這個點,斬金截鐵的說道,“我倒想看看徐懷是否真有通天徹地之能!”
倘若在西華縣境內進行遭遇戰,嶽海樓當然沒有信心以相當規模的兵馬,將楚山軍精銳拖住。
不過,廟王溝距離柳邊河大營、黑石溝大營都只有三十餘里,他們可以攜帶大量的戰械進入廟王溝兩翼地區,並有三千精銳赤扈騎兵在汝水、潁水之間的平曠地帶馳騁縱橫。
倘若這都不能將楚山軍拖上三五天,嶽海樓這輩子都不用帶兵打仗了……
…………
…………
晨曦彷彿給天地之間抹上一層青光,將平野、渾濁的河流輪廓勾勒出來,二百餘艘舟船緩緩逆流而上,彷彿烏雲一般遮閉潁水渾濁的河面。
楚山水營與潁州水營的組建期大體相當,但楚山前期籌備的時間要更久一些。
而在汴梁失陷之後,在嶽海樓率部南下之前,楚山就著意在淮河上游以及汝水中下游蒐集民間船隻。
淮川一役,徐懷更是將潢川、淮川等地的船匠都蒐羅旗下,將這幾個地方的民間船場都拆下來,連同儲備的物料,統統搬到周橋、信陽籌建新的造船場。
因此,楚山水營雖然規模與嶽海樓在潁州設立的水軍相當,但無論是戰船數量還是質量,都在潁州水軍之上。
只不過汝水、潁水沿岸的關鍵城池,新蔡、上蔡、淮川、汝陰等重鎮都在陳州軍的控制之下,潁州水軍可以就近獲得補給,依託這些重鎮建立水寨,乃至城池守軍可以利用攔索、於河道之立打下木樁或沉船等等手段參與水戰。
因此,楚山水軍自組建以來,短時間內還沒有資格進入汝水、潁水,與潁州水軍爭鋒。
不過在潁州水軍都調入汝水之中、暫時無法從汝水殺出,嶽海樓在汝陰城外的水營之中僅留有三四百水軍、十數艘小型排槳戰船——此時潁水對楚山水軍而言無異於門戶大開。
徐心庵與許凌等將,站在一艘戰船的甲板之上,眺望朝陽照耀下的汝陰城頭,他們身後兩百餘艘大小戰船,除了一千多水軍將卒外,還有四千多精銳甲卒都是昨日午後接到徐懷從汴梁傳來的秘令,緊急動員集結起來。
他們的目標,第一步就是逆潁水而上,控制宛丘城西的蔡河河口,以接應突襲汴梁兵馬南撤。
他們此行進入潁水容易,但隨著潁州水軍三五日後便能重新從汝水回到潁水之中,到時候與汝陰守軍一併用種種手段封鎖潁水下游河道也方便,他們還想經潁水原路返回就難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與從汴梁南撤兵馬會合之後,棄船走陸路撤往召陵、舞陽,但是在汝水與潁水之間,會遭遇多麼強烈的攔截,對此時的徐心庵、許凌等將而言,還是未知數。
他們此行北上,也可以說是背水一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