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半個月,每到一個田莊,吳永達都會清查賬目,他管理的田莊幾個大漢則散開檢視田莊管理,佃戶等的各種情況。
因為有了新的租賃規則,吳永達每次都講的嗓子冒煙,才能讓佃戶們明白究竟多麼有利可圖。
其實每個農戶一聽就開始心動,每畝地每年淨得到45斤糧食,其中有15斤精米,除此之外,還能再得到一成的糧食,按照以往收成來算,又是十幾斤。
這樣算下來,每年大約能得到七十多斤糧食,就算年頭不好,他們也肯定能拿到60斤糧食。
很簡單的道理,種的好就能得到更多的糧食,誰會不盡心呢?
哪怕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也會更加努力。
除此之外,有人說出了自己的小妙招,難道別人不會暗暗記在心裡嗎?
當然,他們的畝產需要超過從前,至少要達到其他農戶種自家田地的水平,因為他們已經從佃戶變成了長工。
有了本質區別。
他們可以像客棧酒樓的夥計那樣,每個月都能得到一定數量的糧食。
這是最大的不同,如果他們做的不好,一樣會被掌櫃的開除。
相比於其他只能靠天吃飯的農戶,一種莫名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與此同時,如果有人想要偷懶,只想不出力混到最基本的糧食工資,那更是不可能。其他人都在努力,產量這東西做不得假的。到時候自然見分曉。
並且,藍粒粒養在田莊的那些人如今都有了各自的職責,每旬該輪到誰去視察田地都有詳細安排。
如果在他們管理期間,田地長勢變差,自然要負責,其他人也會有連帶責任。
在瞿瑾的幫助下,每個田莊都變成了一個公司分部,而吳永達所在的地方就是總部,他算是古代版的總裁。
至於藍粒粒,則是獨資的董事長。
此外,就連瞿瑾都沒有發現,這一舉措無形中讓佃戶們形成一個集體,互相進步,不像以前那樣敝帚自珍。
因為他們有了共同想要超越的物件,那就是普通農戶。
畝產超過他們的話,還能得到獎金。
在此基礎上,收成最好的前三位還能得到額外獎金,糧食銀兩任選。
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一家人不愁吃喝,日子過的越來越好。
藍粒粒開出的條件正好迎合了他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