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貼到第五天。
竟然有一些平民百姓把自己家的餘糧交到縣衙。
這些百姓相當淳樸,他們是隻是單純的認為自己計程車兵沒有吃的,想要送一些給他們。
蕭何看到這種情況出現,覺得釋出第二個告示的時機到了。
第二張告示是補繳通告。
通告上昭明,凡願意補繳所欠錢糧的,吳縣縣衙願意減半收取。
大秦帝國律法如果欠繳官糧,每年是要倍增的。
但是蕭何卻反其道而行之,執行政策!
告示張貼以後很多百姓發現竟然可以補齊自己的拖欠,立刻歡欣鼓舞起來。
很多人開始補繳之前所欠的官糧,不過還是以百姓為主。
那些貴族堅決不來。
告示張貼的第五天,因為已經有很多百姓補很多糧草,軍糧已夠。
蕭何打發太守徐承濤找衙役把糧草送到軍營。
這時,蕭何釋出了第三張通告。
主要內容是檢舉揭發,公告說,如果有實在交不起錢,補不起糧的百姓可以檢舉其他人!
檢舉的數額一經查實,便算作檢舉人繳納官糧。
這一榜單貼出去以後,當時便引爆整個縣城。
那些地方貴族才真的害怕起來。
蕭何這麼做是為發動那些百姓,透過這種檢舉的模式,讓百姓能夠主動檢舉那些貴族以抵消自己的欠糧。
實際上因為常年的貴族欺壓這些百姓基本上都交不起每年的官糧。
現在讓他們就是用百姓的力量,將這些貴族從幕後推到臺前。
檢舉活動持續一個月有餘,那些民眾從一開始唯唯諾諾,到後面在縣衙門口排隊檢舉。
這讓蕭何很快就掌握吳縣所有欠繳貴族的細節。
扶蘇命令錦衣衛拿著這些證據挨個貴族對照,同時尋找新的證據。
很快,便籌齊了那些貴族和舊皇族這些年欠繳官糧的證據。
到這,蕭何把第四張通告貼出去。
這張通告是普法通告。
告知欠繳官糧都有什麼樣的後果,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這第四張告示依然貼的滿城都是。
同時蕭何開始動用扶蘇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