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土地,但是必須要交出土地使用權。
你們仍然在自己的農田上耕作,不過在所有的耕地範圍之上,成立一個新的行政區劃。
就是村。
這個村莊將統一規劃你們農田的種植。
每個人的工作內容由村集體統一調配,統一勞作。
扶蘇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消這些農民自己沒有地的顧慮。
他並不收取這些農民的土地的所有權。
所有的耕地仍然還是這些農民的,但是他卻收取這些農地的使用權。
這些耕地未來不是你自己耕,而是要交給國家,由村集體來統一安排由誰來耕,怎麼耕。
這麼做的目的其實也是變相的打破小農經濟,實行農業產業化。
最終徹底的改變那些各種各地、靠天吃飯的現狀。
扶蘇的這一政策,簡單來講就是假設一個村莊十個農民,每個農民手裡有一畝地。
那麼這個村莊收回這十個農民的十畝耕地。
然後再反過來僱傭這十個農民在這十畝耕地上一起勞作。
他們在秋收時節所有的收成按照他們所有的耕地分配。
也就是說如果收穫一百公斤糧食,那麼每個人可以分得十公斤。
這是一種簡單的平均主義。
同時還帶著所有制,他並不剝奪每個農民的所有權。
但是將他們的勞動力集中在一起,扶蘇也是在推行將近一年的勞動農業技術改革之後,才發展出來這個新模式。
這樣既避免那些農民對於收地的牴觸情緒,還能達到集體耕種的目的。
河套平原的收成今年竟然不如扶蘇的西部耕地試驗田。
這簡直成為一大奇觀。
曾經顆粒無收的那些地方成糧食主產區。
而曾經的糧食主產區卻淪為普通糧食產區。
這也讓很多農民看到一種可能,那就是一旦自己糧食產區改造成功,那麼收成一定要高於西部的那些糧食產區。
這對扶蘇來講,也是為他們做個示範。
這個示範做完之後河套平原在明年仍然會成為他的主要糧食生產基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