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這次變法的核心也不在和自己進行詳談。
扶蘇瞄了一眼蕭何,看到他雖然面色平靜,淡如止水,但是多年的共事扶蘇瞭解,眼前的這位蕭何宰相,內心一定十分的不平靜。
可以說,他這次冷淡那位蕭何是有意而為之,因為在他西征的時候,他的特務部門頭子特朗普曾經多次的向自己報告這個蕭何在自己西征的時候如何把持朝政,培植自己的黨羽。
對於扶蘇陛下來講,作為穿越而來的現代人,最忌憚的就是自己手下的人拉幫結派。
之前的蕭何並沒有這麼做,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也開始行拉幫結派之事。
這個蕭何仗著自己是科舉制度改革的先鋒人,逐步滲透並把持了文官提拔系統,他對於考試部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進行了完全的掌控。
現在的科舉部尚書劉學,就是蕭何一手提拔起來的,據說兩人還有親近關係。
特朗普將這些彙報給扶蘇陛下的時候,扶蘇陛下就已經很難安心在外打仗了。
如果自己在外打得熱火朝天,甚至進攻了那個所謂的歐洲大陸,而最後,後院起了火,大秦帝國最後不姓嬴,姓了蕭,這可是他最不能忍受的。
當皇帝也有一段時間,扶蘇陛下大權獨攬威望達到頂峰以後,逐漸的開始了猜忌和慎重起來。
他總感覺自己身邊的這些人對自己有所保留,最開始他不信任那個韓信,因為歷史的經驗告訴他,韓信一直就有二心。
所以即便他十分缺人才,仍然沒有將韓信留在自己的身邊,而是派到了邊陲為自己領兵打仗,開疆拓土。
而這個蕭何在歷史上,名聲十分的優越,可是在自己給他極大的信任和無比的權利之後,扶蘇也發現,這個蕭何也在慢慢的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人總是會變的,這是歷史規律,扶蘇雖然是現代人,但是後來他漸漸明白,自己無論是從魄力還是能力上遠遠不及這些古代人,他也只是利用一些資訊差來達到一些目的,使得天下暫時歸心。
可是在對於人心的掌控和政治的把握上,這可是千古不變的技術活兒。
扶蘇認為,自己的政治手腕和當年駕馭蕭何的劉邦有相當的差距,這也是蕭何逐漸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所以,扶蘇開始不斷的否定自己的老臣,任用新人,他和正常的封建皇帝最大的區別就是他了解歷史,他知道哪個歷史名人是可用的,哪個歷史名人是不可用的。
所以對於扶蘇來講,眼前最不缺的就是高階人才,什麼是高階人才?就是青史留名的人才。
但問題是治理國家不能單靠高階人才,廣袤的國土上,實際上,執行自己政策的往往是那些基層的官員,這些基層的官員組成了整個帝國的的骨架,支撐著帝國向前行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