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黑甲兵得知那個陳平為了躲避戰亂,不知逃到哪裡去了。
直到扶蘇在推行科舉制度以後,這個陳平竟然自己冒出了頭。
原來他躲到了姑蘇城那裡,他報名了當地的鄉試,經過一路過關斬將,透過了殿試,取得了榜眼的好成績。
扶蘇陛下在暗中確認了那個陳平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丞相以後便有意的提拔和重用。
直到今日,這個陳平已經成為自己朝中的重臣,被委以重任。
扶蘇陛下在回來這段時間,透過與文武百官商議,新設立一個部門。
雖然說是商量,不過作為大秦帝國皇帝,基本上就是他自己拍板定的。
在設立之初,朝臣並不理解這個部門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個部就叫經濟發展部。
這是扶蘇陛下回到帝國首都咸陽計劃做的三件大事的其中之一。
他準備首先整合官僚體系,他成立了三個新的部門,第一個就是經濟發展部,第二個叫北廠而第三個就是垂直於中央和地方的獨立機構各級法院。
先來說說這個經濟發展部,這次西征,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很多帝國的崩潰並不是崩潰於其他國家的進攻和武力征服,而往往是崩潰於內部。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個所謂崩潰於內部,就是自己的經濟首先承受不了國民的壓力,導致國民生活水準不斷下降,使得民生達到了一定的低點之後,國家產生不穩定跡象。
所以,扶蘇陛下回國之後的第一要務便是發展國內經濟。
那個陳平之前只是戶部侍郎,手中是有權利,但是並非是戶部尚書,而此次陳平直接連升兩級,被提拔為經濟發展部尚書。
政治和經濟是離不開的。在古代土地是私有制的,君主的主要財政收入來自於土地稅,而且大部分地區是收取十分之一,這就決定了所有的古代朝代,無論是皇帝還是農民,都要靠天吃飯,而扶蘇陛下所做的,就是要打破這個靠天吃飯的魔咒,它的經濟發展不要貫穿整個帝國貿易興盛起來,使他的民眾思想能夠開化。
一旦自己的帝國擺脫了靠天吃飯的魔咒,它的經濟發展可以多種多樣,不僅僅是從農業上汲取力量,更要從商業上繼續力量,保證民眾的生活水準,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
所以,經濟發展部重點的工作就是推行扶蘇陛下在未來的一系列經濟發展政策。
主要包括,對於整個帝國戶籍制度的改革,商業制度的改革和教育體系改革以及經濟結構改革和稅收改革等。
這些改革無一不觸碰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是為大變法,所以推行起來,有相當的難度。上一次在推行科舉制度的時候,扶蘇陛下就是把丞相蕭何推到了最前方,承擔炮火。
而這次扶蘇陛下依然打算這麼做,他覺得,如果貿然讓陳平推行這一切改革,他必定無法服眾,而且仍然打破不了,已經固化了統治階級,而蕭何不同,現在朝野內外公認的蕭何是自己的嫡系,是自己的親信。
第一次拿他當炮灰的時候,他能頂得住壓力,那麼現在再拿他當炮灰,估計這個蕭何也能夠硬著頭皮頂上去!無論如何,扶蘇陛下是一定要把這些重大的經濟改革專案推行開來,因為他已經看到了帝國的繁榮之下,那淺淺的危機,如果不盡早解決這些危機,必定會給未來的大秦同志帶來無限的隱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