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反間計可以,只是別小看了對方,反而被她利用。控制不住的時候,乾脆讓邵春清理掉,別留後患。”
兄妹幾人說著話,荷花領著李蕊出來了,看她的臉上有了些笑意,不知為什麼,大家都鬆了口氣。
洛泱拉起李蕊的手,和她一同往外院走:
“雖是春天,還冷著呢,別這麼快脫襖子。四兄......他沒說什麼混賬話吧?”
“沒說。他情緒很低落,還是不想回軍營,不過,人體貼了很多......我相信他會好的,他願意接受我們的孩子,這已經是他給我的最大寬慰,謝謝您,小娘子。”
兩人慢慢走在廊下,兩旁的雪已經清掃乾淨了,草地上不知什麼時候冒出了星星點點的綠色,讓人彷彿可以嗅得出春天的芬芳。
“齊王府里人也少了,有什麼事你儘管讓那兩個婢子去做,府醫也會隨叫隨到。讓你搬過來你不肯,只能這樣委屈你了。”
“你們沒有嫌棄我,還處處為我著想,我已經別無所求了。我爹不在,我自己挺自在的,您別替我操心。”
剛走到外院,就見阿奴抱著一個包袱匆匆走進來,抬頭看見洛泱和李蕊,忙擠出一臉笑容,拍拍手裡的包袱說:
“我回道觀取了些經書過來。”
“應該的,回去一趟,跟道長有個交代,否則你住在這裡也不安心。”洛泱淡淡道。
阿奴有些尷尬,只好陪笑道:“安心的,阿奴從沒想過,自己還能過上這樣無拘無束的日子......”
 以下內容很快替換)
雖然是帝家,但婚禮前後的禮節在如今民間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差別只是排場。主要程式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我們一個個來看。
納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廟裡搞了一大堆祭拜儀式後,皇帝命太尉為正婚使(太尉為三公之一),宗正卿為副婚使(宗正為九卿之一,皇室宗親中有什麼大事都會出面)。相關部門提前一天在太極殿內擺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員及蕃客(一般指外國使節)皆各就其位。兩位婚使在門外路的東側,面西而立。黃門侍郎引幡旗、節鉞,中書侍郎拿制書,奏拜。皇帝從西房出來,座上龍座,然後正副婚使入內就位。司儀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員、外國使節、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時候外國駐中國的使節超級多)
中書侍郎拿制書,但降旨的卻是侍中。侍中拿著聖旨走到婚使的東北邊,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制:納某官某人的女兒為皇后,命公等持節行納采等禮。唸完後,正副婚使再拜(我靠,一會兒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這還沒完,制書、節符之類的交接儀式還有一大套。禮儀完畢之後,皇帝閃人,在位的官員按序出太極殿。正副婚使也坐車,先前準備的一大堆樂器這時候還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車相隨,制書放在油絡網牛車上(油絡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車飾,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隨便把聖旨擱胳膊彎裡,太荒唐啦)。
出門時應該非常早,到主人家後天才“大昕”(天完全亮,這當婚使的得起早貪黑啊,真是體力活!)。一開始婚使是不能直接進門的,雙方在戶門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禮節,連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講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門內,面向西。主人的傭人(即儐者,專門招待客人的)面向北,受命之後出來站在東面(和門口的婚使面對面),雙方進行一番禮節性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