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奏如願成了督察御史。
這是他們在朝堂上明目張膽配合取得的第一個勝利。
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涇源節度使張惟清,他們算是外任官,平時很難對把控中央朝廷的牛增儒、李宗閔等人指手畫腳。
趁他們年前在京,李奏把他們聯合起來。
加上逐漸拉攏收買了,不被王守澄放在眼裡的金吾衛將軍唐弘、龍武衛將軍康志睦,小勢力彙整合了大力量。
李德裕建議他暫時不必去爭取相公、尚書,而要去團結那些敢說話的侍郎、郎中。
他們的官還沒當到頭,更希望朝廷改革,至少是改變當前王守澄和李宗閔一言堂的現狀,從而提高自己的話語權,為將來走上更高的位置打基礎。。
蘇元楨首當其衝做了反抗的急先鋒,他的反抗不是孤立的,他必須把聖上拖進來。
收復失地的意義就被他們三言兩語間拔高了。
當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時,李宗閔他們的“現實說”,就顯得猥瑣而自私,在大家來不及仔細思考的短時間內,激起了聖上的鬥志,甚至不假思索的站在他們這一方。
再加上一些機會和運氣,齊王李奏被推倒了臺前。
御史沒有兵權,唯一的作用就是代表聖上去拉攏人心。
這在李奏看來,是為他即將堂而皇之奪權邁出的重要一步。
“再好的演武場,也比不上一場真正的戰鬥。我們已經訓練的親兵有近八百人,這些人會陸續到達邊鎮,做為攻城的先鋒軍,由本王親自率領。”
李奏靠前世多出來的四年,積累了自身武力素質和兵書兵法經驗,尚未有機會真正實踐一次, 他迫切需要這樣的體驗, 一次勝利的體驗:
“元楨,你放手去幹, 一旦時機成熟,李德裕的西川軍會先從姚州動手,向姚州曾領的劍川發動攻擊。
涇源則從我朝與吐蕃數次爭搶的原州入手,南北同時發難, 就算吐蕃鐵騎仍能發揮作用, 這兩方也會分散他們的兵力。
那麼,我們收復渭州的壓力就小了。”
除了平藩將之亂,數鎮協同作戰,在大唐已經幾十年未見。
那日與李德裕、張惟清、蘇家兄弟商議如何作戰, 李奏從他們眼裡重新看見了光芒, 那是武將不惜身死、為國赴湯蹈火的氣概。
計劃初現,洛泱說讓他放心,她的糧草布帛,會比裴煊從國庫裡排程的先到。
元楓面帶笑容, 攀著元楨的肩道:
“大兄, 我這裡有四位契丹武士和六位突厥護衛,他們會跟著你的探子先混入城,這十人已學習了簡單吐蕃語,將來行動起來更方便。”
這些契丹、突厥人的師傅, 當然是從小在胡人雜居的盧龍長大、性格外向、擅長語言學習的蕭飛飛。
此時的蕭飛飛, 正襟危坐在一張矮桌前,對面跪坐著二十多個人, 她認真道:
“你們的身份是去做買賣的外鄉人, 做買賣常用的幾個詞要聽得懂。
選好了貨物便說‘尼格因’,就是我買了的意思。相反換一個字‘尼格沒’就是我不賣,問他們多少錢是‘貝夏卡則熱’。
郡主說了, 雖然渭州七成是舊時唐人,但幾十年過去了, 他們的後代為了跟統治他們的吐蕃貴族溝通, 大多都會去學習吐蕃話。
你們要是會說一點吐蕃話, 他們會把你們當成經常往來的客商,對你們的警惕性也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