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盧知禮又看向楚青嫣。
李守急忙介紹一番,不過沒有透露楚青嫣的官方身份,只說是自己的朋友,順便也介紹了一下馬燧。
“諸位,人也來的差不多了,我們現在開始吧!不過在此之前先讓我們洗耳恭聽一首楊四娘帶來的琵琶曲!”
盧知禮身旁一名氣勢不凡的公子伸出手往下壓了壓。
此人正是周縣令的外甥,名字叫孫瑾。
李守不知道孫瑾口中的楊四娘是誰,不過現場大多數人看來卻比較瞭解,聽到孫瑾的話後眾人立刻安靜下來,紛紛扭頭朝橋頭的一座木亭望去。
就在這時,一道空靈的琵琶聲響起。
整個易水河邊立刻安靜下來,李守耳中也是一陣爽澈,自從來到唐朝後他還沒有聆聽過什麼正規的樂曲,今天乍一遇到這千年前的專業曲調,腦中立刻變得無比空明。
中國古代人學琵琶是沒有譜的,所有的曲子都“不靠譜”,完全是口口相傳。每代人也會依照自己的特長對曲子進行微調,這使得每首曲子最後都會有所差異,但卻特別適合彈曲者自己的習慣。
所以楊四娘這首曲子彈出後完全如行雲流水般歡快,“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可以說是對現在最好的寫照。
一曲終了,“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用在這裡或許不合適,但易水河邊也是悄無人聲,唯有春風拂面、河流淙淙。
許久之後人群中才轟然喝起彩來。
“真是太好聽了。”悠悠激動地拍著手,“李公子不是也訂做了一件樂器嗎,你能彈得這麼好嗎?”
“術業有專攻!”李守自然不能說自己不行,所以敷衍了一句。
“不錯!不錯!”盧知禮讚不絕口,“楊四娘這首曲子悅耳動聽、如若天籟,只是有些傷感,讓人忍不住愁絲綿綿。”
“盧公子出身名門,又是今天詩會的半個主人,接下來不如由你開始,為大家賦詩一首如何?”孫瑾在一邊恭維道。
“哈哈,這事我可不會推辭!”盧知禮回答的很乾脆,“來來,大家也不能只站著說話,那邊的亭子裡備有酒水吃食,我等一邊暢飲,一邊品詩如何?”
眾男女聞言齊聲表示同意,於是大家便來到河邊亭子裡,裡面坐不下的就在外面的草地上鋪上葦蓆,眾人跪坐在上面也是十分的愜意。
李守因為沾了盧知禮的光,所以還能帶著楚青嫣她們在亭子裡就座,這裡面積很大,中央還設了一個桌案,上面早就鋪好了筆墨紙硯。
“大家吟詩不可無人記錄,就由在下捉筆如何?”一名姓張的公子哥主動請纓道。
“張兄一手楷體在我易縣無人能出其右,你能捉筆是我等的榮幸。”孫瑾讚了一聲表示同意。
李守抬眼看去,亭子另一側坐的便是那名手抱琵琶的楊四娘,人長得十分標緻,頭上的髮髻也挽了幾個造型,與手中的琵琶相應成趣。
“有了,諸位聽我這首,‘易縣城西楊四娘,手中琵琶世無雙。憑興一曲陌上客,旅客騷人盡斷腸!’”
此時盧知禮忽然開口吟道。
眾人先是回味了一下,隨即交口稱讚。
“盧家不愧是范陽大族,祖上既有盧照鄰那樣的名家,又有如盧公子這般的年輕俊彥,家學淵源真讓我等汗顏吶!”孫瑾繼續恭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