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茶有沒有保健功效呢!答案是肯定的,喝茶確實有養胃,暖胃的功效,但被過分誇大了。
文化炒作,最妙的用處就是送禮,送禮的價值遠遠高於飲用價值。
逢年過節,送人一個禮品,價值成千上萬,讓人倍有面子。把天價茶葉送上神壇的部分原因,正是人人都有的虛榮心被利用了。
茶葉炒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願意買,一個願意賣,人情社會中的送禮文化,給天價茶葉提供了市場。但是,炒作的結果,如果要讓喝茶的五億人來買單,倒是有點過分了。
還有一招玩得最熟練的,就是拍賣會。
每年茶博會,或是港島拍賣會上,總有古董級茶葉被拍出天價,這其實也是茶葉炒作。
茶葉的鐵粉們需要天價茶當作茶餘飯後,喝茶論道的話題,茶商也需要藉此給消費者傳達資訊。你拼命幹一輩子,還不如逛個拍賣會,收藏頂級名山的茶葉,能夠升值。
還有就是土豪群體,錢多除了開好車,住豪宅,更要搞一些稀缺品,作為身份的象徵。
茶商要靠炒作賺錢,茶痴要找話題談論,玩家要證明自己的身份,千千萬萬的吃瓜群眾跟在後面,或搖旗吶喊、或張口痛罵,共同營造了茶葉炒作的熱鬧局面。了。
六大茶類都存在炒作的現象,原價幾十上百元一斤的茶葉,動輒上千,甚至上萬元。
炒作的方式也是越來越新穎,二零一一年,信陽毛尖以口唇茶吸引眼球,聲稱採茶女均為胸圍c罩杯的處女,讓無數宅男瞪大了眼睛。
隨後,四川雅安的綠茶,以熊貓的名義,把二十二萬元天價茶送上拍賣會。
天價茶的出現,歸根到底,一個利字,為了掙更多的錢,茶行業的人,都在拼智商,包裝炒作手段層出不窮,所謂的大師,在魚龍混雜中粉墨登場,然而,大部分種茶的茶農、終端喝茶的消費者成了最終受害者。
喝茶,是一件修身養性的好事,也是生活裡再普通不過的事。
喝茶的時間久了,也就有了茶癮,茶也成了一種生理需求,有些茶客甚至一天不喝茶,就感覺辜負了生活。茶癮犯了的時候,有什麼茶,就喝什麼茶。
總之,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製造噱頭,編造故事,端出所謂製茶大師,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普通消費者根本無能為力,只能希望管理部門進一步規範茶葉市場。
有一部分消費者,看到網上的一些炒作手段,譴責辱罵無良奸商,把茶葉炒到天價,普通人想喝都難。
對茶商也不該一竿子打死,炒作茶葉的商人只是小部分,大部分茶商還是規規矩矩做生意,他們根本沒有資本炒作。
尤其普洱茶冰火兩重天的當下,消費者挑選適合自己的茶不是難事,只需要記住,喝茶是件挺享受的事兒,自己喝著舒服的茶,就是好茶。
必須說的是,任何行業的共性,如果消費者在乎質量,應該尊重它的高價;如果只追求價效比和便宜,就不該過分挑剔質量,更不該拿普通茶葉跟冰島老寨作比較。
喝什麼茶,喝什麼價格的茶,主動權在自己手裡。送禮也好,喝茶也罷,根據經濟實力,各取所需。
買茶的時候,要記住茶葉沒有天價,要當心騙子。
茶只要喝著好喝,味道喜歡就好,沒必要刻意追求,這樣反而違反了喝茶的初衷。
而大部分茶商,在茶葉炒作中都是看熱鬧的,也有痛批茶葉炒作的,年年把茶葉炒到天價,自己的茶照樣難賣,那麼,就先從做好質量開始吧。
王大龍在許輕眉的影響下,喜歡上了品茶,他喝茶,最主要的是喜歡品。
而且王大龍喝茶是從來不看價格的,他也不在乎茶葉的價格,只要自己喜歡喝,便夠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