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找穗子兩口子,多少有點私心。
她自己單做身份不合適,商場跟這種小攤販是競爭關係。
但商業嗅覺敏銳的王卉,察覺到時代的浪潮已經推到眼前,錯過機會太過可惜。
她手裡有貨源,別人都拿不到的那種。
於敬亭兩口子在本地初成氣候,於敬亭有車還有人,他要是願意搭夥那是絕對不能賠本的買賣。
就是擔心穗子拉不下這個臉。
沒想到穗子比她還積極。
就在這小衚衕裡,三人敲定了合作方案,較真的話,是倆人。
於敬亭被穗子剝奪了說話權利。
幾次想插話,都被她用“鳥語”制止了。
也算是給他留了面子,王卉從始至終都以為穗子的鳥語是誇於敬亭的。
倆家都是行動派,說幹就幹。
晚上商量妥當,轉過天於敬亭就開拖拉機拉著穗子和王卉去外地進貨。
路上王卉拿穗子打趣。
“穿鞋的事兒,你倆商量好了?”
“解決了呢,我讓婆婆做了雙不用提的鞋。”
一雙棉拖鞋就能解決的事兒,大可不必搞得興師動眾。
這事兒王卉覺得自己能笑很多年。
實際上她也真做到了,還把這事兒講給她閨女聽。
搞得於敬亭身邊所有人都知道,大佬年輕時寵妻無度,差點因為提鞋的事兒錯過改革的春風。
王卉把穗子兩口子帶到了給商場供貨的廠裡,從庫房直接提貨。
這兩年工廠生產供大於求,庫房裡堆積了不少貨,有的都讓老鼠磕了,但挑挑還是有不少能用的好東西。
通通按著報損處理,上面也不會查。
有王卉在,拿貨價格低到不可想象,於敬亭的車後鬥裝得滿滿的。
有頭腦的不止穗子她們,也有別的關係也過來拉貨。
廠門口停了好幾輛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