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走了,其他人也陸續離開書院,返回長安。都是大忙人,能來書院已經是忙裡抽閒,哪有太多的時間閒逛啊!
但將軍們閒啊,此時四海昇平,外敵不敢掠邊, 國內更是平靜的讓人著急,哪有什麼戰事讓他們出馬啊!
平日裡就是哪裡出現了馬賊土匪,但不等他們得到訊息就被當地縣令都尉給絞殺了,想出去過把將軍的癮也沒什麼機會。
更過分的有人竟然為了帶兵,讓地方官兵不得擅動,非要自己去剿滅。為了這事李世民沒少頭疼。
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於是,現在一個個閒的到處亂轉, 就是在大街上看到有紈絝子弟作威作福都要親自管上一管,給那些個夫子們找找晦氣。
順便問問他們是怎麼治理地方的,要不要他們幫忙,要的話就帶親兵去逮人,簡直了。
開國這些將領很多都是草莽出身,就是祖上闊過,當時也落魄下來了。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有幾個真正讀過書的?
現在來到了大唐的文華聖地,不去見見稀奇就不是他們了。
但現在學生的學業他們哪裡看的懂,什麼符號,公式,新式數字,簡直就是在看天書,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
那就將他們想的太簡單了,一個個都是戰場上廝殺下來的老油條了,看不懂沒關係,不是還有兒子嘛, 他們懂啊!
要是誰家的孩子沒在太白書院讀過書,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雖然書院錄取嚴格,但真要是將這些人全都拒之門外,信不信他們敢上好畤侯府撒潑?
都是軍中的老兄弟,姬松就是再不進人情,也只能捏著鼻子將這幫子人孩子放進書院去。
不過得約法三章,進書院可以,但關於教學之事家長不得插手。只要不辭退,不把自家孩子給弄殘了,其他的都由書院說了算。
不然還是哪來的回哪去,您家門檻高,我們書院高攀不起!
這些個孩子進去書院,說實話,不管是李綱還是其他老師都有些區別對待。
不是說對他們太好,而是太差了。
也許是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這些膏粱子弟基本上沒什麼好東西。反正就是沒事找事,要求更是嚴厲的很,稍微犯錯都是重罰,絕不講情面,弄的這些人‘苦不堪言’。
都說‘無心插柳柳成蔭’,還別說,雖然一個個眼高於頂,但見識到了書院其他學生的優秀之後,這些人的傲氣就給激發出來了。
本身就有著龐大的資源,能送進書院就說明人就算不聰明,也傻不到哪去,不然也不會將這麼重要的機會讓給他們。
大宅院的孩子可不止他一個,能脫穎而出的就每一個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