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事件發酵,整個大唐都動了起來!
這件事其實在百姓中間反響最大,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實情,但一些變化卻確確實實發生在自己身上。
大族家的管事和藹了許多,工錢也足額髮放,以前對他們動輒打罵的管事已經有段時間沒見了。
聽說是犯了事被主家給收拾了,這就很讓人喜聞樂見了。
就算是犯了什麼事,懲罰也沒有以前嚴厲了,甚至只是大罵幾句,完了該幹嘛還幹嘛。
“真他孃的憋屈,也不知道家主為什麼要對這些泥腿子這麼好,這樣先去非得翻天了不可!”
一位管事對另一位管事說道。
“行了,你也別發牢騷了,這是上面定下來的,我們有什麼辦法?聽說州城的王家把好幾個平日裡囂張跋扈的管事給收拾了,有的直接就送去了官府。
現在形勢不同了,從宣州傳出來的什麼約定,現在全大唐都在執行。現在正在風頭上,千萬別做什麼傻事啊!”
思路客
說完自己頓時慶幸不已,還好他們平日裡還算安分守己,雖然有點小心思,但不過分,被家主警告了下也就沒說什麼。
但家主說了,還敢再犯,絕不輕饒!
還讓他們對那些泥腿子好一點,做事不要囂張跋扈,誰要是敢給家裡摸黑,或者敗壞家裡名聲,亂棍打死!
這他孃的算什麼事?
但他們也聽人說了,這次那些大世家都妥協了,他們家雖然不錯,但和那些動輒數百上千年的世家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那些人都這樣做了,他們要是還敢像以前那樣,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收拾了。
..........................
百姓們覺得日子好過了不少,雖然根本上沒有多大的改善,但至少不用每日提心吊膽的幹活了。
也不用沒日沒夜的幹了,現在最多五個時辰,想接著幹還會被罵。
他們就想不通了,這主家傻了不成?
實事就是這樣,百姓們不讀書不識字,很多事情都是人云亦云。
在宣州很多百姓還是知道‘鄉約’這件事的,但出了宣州,也就明州和登州,長安等幾個大城市的百姓知道一些。
但到了其他地方,雖然世家們答應簽署契約,但從不宣揚。
他們現在還有疑慮,不敢讓那些泥腿子知道這件事,想看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