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數日,姬松的請辭奏疏都被駁回,並且上面還寫了大大的兩個字:不準!
不準,不準,就是不準!
就在朝臣們以為這場兒戲的拉鋸戰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有人低頭的時候,太上皇突然上朝了。
李世民身形消瘦的利害,眼眶深陷,兩腮無肉,很多老臣見到後都痛哭不已!當年英武的帝王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這還是帶著他們打天下的無敵君王嗎?
“都別哭了,朕還沒死呢!”
“陛下萬年,萬年,萬萬年!”眾人高聲齊呼道。
“萬年?呵呵!”李世民自嘲一笑,道:“行了,都起來吧!”
李承乾扶著父皇坐下,而他則站在一旁。
“姬松!”
“臣在!”姬松行禮道。
看著姬松,李世民心中感慨良多,他也沒想到自己稍微暗示一番,姬松就徹底退的乾淨,其決絕,令他都感到吃驚!
難道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不戀權勢的人嗎?要是易地而處,他知道自己是做不到的,不光自己做不到,滿朝文武沒幾個能真的做到他這麼幹脆!
姬松的存在是他在執政大唐期間的幸運,沒有姬松他或許會成功,但大唐絕不會這麼快達到盛世。
不管是出海尋良種,還是廣開田畝,逼世家出海,都徹底解決了大唐的痼疾,讓大唐輕車上陣,一往無前,不至於被拖後腿!
隨著姬松年紀增長,當年的少年已是威望崇高的大將軍,郕國公。不管是在將士還是讀書人心中,姬松都是一杆不可逾越的標杆。
多少年輕人是聽著他的故事長大?又有多少人想成為姬松這樣的人。文武全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
過去從來不缺人才,但像姬松這樣有才,還能走到今天舉世無雙的位置,世間少有!
本來是準備留給承乾的,但現在他發現事情越來越向不可控的方向發展,姬松或許無意,但其身後的力量卻總是推著他向前。
他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承乾和他這個最要好的摯友決裂,不過,這不是他想看到的。姬松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為人臣子的最高標準,一旦發展到不可言之地,這不但是姬松的損失,也是大唐的損失。
當一個標杆不是標杆的時候,人心就亂了!
現在也好,退了,或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這不但對承乾是好事,對大唐,對姬松本人都是好事。
事不可用盡,盡了,也就沒有了餘地!
深深看了眼姬松,他回頭看向李承乾,隨之將手伸了出去。
李承乾緊緊握住奏疏低頭不語,陳壽見狀連忙上前輕聲道:“陛下!”
說完就去拿奏疏,但李承乾卻不曾鬆手,他哀求地看向父皇,這或許是他最後的倔強。但他失望了,只聽父皇道:“陳壽,你在等什麼?”
“諾!”
“陛下,拿來吧,這對您,對郕公都好啊!”
李承乾眼中閃過複雜之色,看向默然不語的姬松,心中暗歎一聲:罷了,罷了!
“拿去吧!”將奏疏丟到陳壽懷中,背過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