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聖人治世,選賢任能,能者上而庸者下,不以卑鄙,不以權貴,上撫君王,下安黎民。太上皇之時,不以臣年幼之齡,簡拔於鄉野之間,待臣推心置腹,無有猜疑,委以大任。“
“臣姬松,本鄉野小民,能立於朝堂之上,滾滾諸公之間,已是惶恐。今,臣殘廢之軀,置於高位,晝夜展轉,未能眠之,惶恐,惶恐!”
“然,大唐立國數十年,軍備充足,文臣武將捨命為國。人才如過江之卿,不知繁多。文有諸公斧正,武有一腔熱血之將士,國朝如此,臣欣之,蔚之!”
“陛下繼位以來,朝政斐然,國泰民安,臣每當夢迴,心安之。”
“今,裁軍之事已然功成,臣不負太上皇之託付,不負陛下之期許!”
“臣有前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
“當今之世,有明君當位,賢臣輔佐,臣怎能以殘軀竊據高位?臣晝思夜想,入朝數十年,已然精疲力竭,知天命之年,已是白髮叢生。”
“為陛下計,為大唐計,臣請陛下放臣于山野!”
“頓首!頓首!”
“.”
今日,早朝眾人議事完畢,就要退朝之時,郕國公,武英閣閣首,姬松突然奉上奏疏。就在大家以為又有什麼大事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卻是一封乞骸骨的表章!
靜,大殿之上落針可聞!
聽著姬松的奏疏,眾人看向他那好似不曾留下風霜的臉龐,以及那腦後的斑斑白髮。不足知天命之齡,已然是天下最具權勢之人。
南海一場大戰,他失去了雙腿,西域一場曠世大戰,他白髮蒼蒼!
全篇奏疏,不提及絲毫功勳,不提自己辛勞,如此就算是和他有再多仇怨的人,也為之汗顏!
論功勳,大唐無出其右!
論權勢,大唐有誰能比之?
但就是在他正式大展宏圖之際,卻選擇了乞骸骨!
姬松,他們相識數十年,什麼性情自然知曉。既然選擇了上奏這份奏疏,那麼怕是早有了離去之心!
此時,有人焦急,有人坦然,有欣慰,有人舒了口氣.
有這位在朝,他們壓力真的太大了。
謝廉眼觀鼻,鼻觀心,已是瞭然!
程咬金、李績、尉遲恭、張亮等老將也是瞭然。雖然知道有這麼一天,但這一天來的還是太早了啊!
李承乾呆若木雞,甚至有些無措。怎麼好好的就要走了?不是說好了他們君臣攜手,關鍵一個強盛至極的大唐嗎?
你怎麼能現在走了?
“朕不準!”
“你退朝!”
李承乾怒急,他有種被背叛的感覺。如此猝不及防,讓他本以為早已不為外事所動的心徹底亂了!
說完急忙離去,就像是擔心自己走的晚了一般!
姬松默默看著李承乾離去,他心中有些歉然,但卻不後悔。自己也該離去了,自己的存在不但不會使得大唐更好,甚至還會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走去。